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川日月(求訂閱)(第1/5頁)
章節報錯
空蕩蕩的郡守衙大堂之下。
一身天青色深衣的陳勝,腳踏月牙白長靴,負手立於一幅巨幅之上!
這是一副由數張丈餘見方的厚實帛布,拼湊而成的大周十二州輿圖。
是的,是十二州。
而非九州。
九州之稱,承襲夏禹劃分九州之說。
原是準稱,九州便是九個州。
後世易時移,九州疆土幾經變化,九州就成了虛稱、代稱。
真正的大周疆域,乃是十二州:幽州、冀州、幷州、兗州、司州、豫州、徐州、荊州、青州、揚州、雍州、益州。
此刻陳勝腳下這張輿圖。
乃是他結合對前世祖國疆域的記憶,再閱覽家中以及郡衙內留存的諸多地勢資料之後,親自手繪大致框架後,再交由畫師草繪而成。
猶是他翻閱了大量現存地勢資料,再苦苦回憶祖國的大公雞地圖好幾日。
腳下這幅大周十二州輿圖之上,依然只有幽、冀、兗、豫、徐、揚六州,有較為清晰的郡界、治所、馳道馬道、名山大川等等標識。
其餘六州,盡皆空白一片……非是完全一無所知,而是資料太少,陳勝寧可空著,也不肯留下錯誤的地理資訊誤導閱覽者。
但即便是如此粗糙、模糊的十二州輿圖。
站到輿圖上,依然能直觀的看出很多東西。
比如除都城洛邑所在的司州未曾設定州牧之外,另外十一州皆設有州牧。
而十一位州牧之中,有三位姬姓王族州牧、兩位姬姓分支州牧。
其餘的六位,也皆是陳勝記憶中鼎鼎有名的春秋諸侯國後裔。
其中,又猶以齊呂一族最為鼎盛,主脈伯昌公為青州牧,支脈不韋公為兗州牧……
更有意思的是。
由三位姬姓王族出任州牧的荊、益、豫三州,不但以靠山石之勢,緊緊拱衛著帝都洛邑所在的司州。
且這四州本身就連成一片!
就大周十二州輿圖的整體形勢而言,這四州已經佔據九州半壁江山……而且還是沒有任何強悍異族環伺、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的半壁江山。
還有。
齊呂氏一族,支脈兗州牧不韋公這一支,在堅決抗擊黃巾軍。
而由主脈伯昌公坐鎮的青州,卻好像是連半分漣漪都沒能掀起來,就輕易而據的落入了太平道手裡……
陳勝結合著十二州輿圖,琢磨著今日才送到的朝廷和州府的兩道行文。
越琢磨越覺得有味道。
越琢磨越覺得思路清晰。
越琢磨,對“梟雄”這兩字兒的認識,就越是深刻!
魯迅先生說得果真不錯,愚昧年代的史書,每頁都歪歪斜斜的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大字,可扒開字縫,漏出來的,卻都是數不盡的“吃人”二字!
都是玩戰術的行家。
陳勝由衷的佩服這些目光縱橫九州、手筆穿越時空、意志超越生死的厚黑學大拿。
與他們熔鍊日月山河入胸懷的大氣魄相比。
他的這點算計,如同販夫走卒般蠅營狗苟,難登大雅之堂!
不過他一點都不感到自慚形穢。
甚至覺得自己這點小家子氣,其實挺好的。
雖說他這點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