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勵精圖治,不如早早躺平,棋盤就要有棋盤的覺悟,擺正自己的位置,說不定還能從兩個大國的博弈之中獲得點好處。

循著這一思路,瓦羅蘭大陸中部的城邦和公國,向來講究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們反覆橫跳起來沒有絲毫心理壓力,享受起來也是不顧民間疾苦。

就算引得內部動盪,只要把自家背後的老大伺候好了,那還不是輕易擺平?

而由於黑森林之戰中,德瑪西亞一方明顯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這些公國和地區自然見風使舵地再次倒向了德瑪西亞,於是,乘著這股風,不少德瑪西亞商人發現,似乎德瑪西亞的奢侈品和特產品在這特別好賣。

似乎在這些地方的貴族看來,德瑪西亞的東西都是好的,都是優秀的。

這一發現極大地促進了東方貿易的發展,在開啟了貴族市場的門路之後,後續也有不少德瑪西亞商人意識到,那些價格不算高、體積也不算大的生活用品,在這裡的銷路也不錯。

如果只是到此為止,那東方貿易也只是依託於特殊政治環境下,單一的貿

易。

真正讓東方貿易發生劇烈變化的,是德瑪西亞和諾克薩斯的合作。

當雙方就「符文之地的特殊威脅」達成了合作,對抗的態勢完全緩和下來之後,東方貿易終於有了一片真正廣袤的未開拓市場。

諾克薩斯的內陸區域面積很大,而且由於氣候乾旱、河流稀缺,這些地方大多以稀樹草原和荒漠平原為主。

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諾克薩斯人好戰好鬥的一面,是諾克薩斯的主要兵源地。

在過去,這些地方的諾克薩斯人唯一的出路就是長大之後為諾克薩斯而戰,成為帝國的柴薪,在戰場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又或者是痛快的死亡。

而現在,隨著連續的幾場失敗,這條道路似乎已然堵死了——當上戰場的結果極有可能是一無所獲地死亡時,哪怕是再怎麼狂熱的人,也要因為是否參軍而心生猶豫了。

就在這個時候,德瑪西亞的商人來了,帶來了很多諾克薩斯從來沒有的商品,也帶來了一條諾克薩斯過去沒有過的出路。

不要去參軍了,跟著商隊運貨吧。

由於東方貿易的距離相當遠,大部分的商人都選擇了階段式地運輸策略,即以北伐軍留下的運輸體系為基礎,每到一處就交接商品,在買入賣出的同時,換一班承運者,這樣不僅比較靈活,而且還能降低成本,雖然安全性不如在本土僱傭人手,但考慮到北伐軍剛剛過去沒多久,這時候敢對德瑪西亞商人出手的倒也不算多。

本來諾克薩斯人是很難接受這種任務的,被德瑪西亞人僱傭者搬運貨物,這種事情簡直太不諾克薩斯了——但很可惜,現在的諾克薩斯早就不是曾經的那個諾克薩斯了。

雖然諾克薩斯人的脊樑不至於被完全打斷,但他們還是喪失了最開始的桀驁不遜。

再加上德瑪西亞商人的金錢攻勢,於是,一場放在二十年前沒人能夠想象的交易誕生了。

末端由諾克薩斯本地人負責運輸在減輕了商人負擔的同時,也讓德瑪西亞的商品順利地流入了諾克薩斯,這種情況下,不少德瑪西亞人驚訝地發現,諾克薩斯的市場之廣袤,似乎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只要自己有貨,那各種生活用品在諾克薩斯都不愁銷路!

陸上貿易的資訊很快反哺到了海運貿易,之前由於雙方還處於對抗姿態、再加上諾克薩斯為了保護本國手工業而對外來的紡織品苛以重稅,德瑪西亞的紡織品哪怕是在諾克薩斯的沿海城市,也幾乎沒啥銷路。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國家層面上,對抗已然結束。

而市場層面上,思路開啟的德瑪西亞商人將目光投向了不會衝擊諾克薩斯本土產業的領域。

(至於為什麼不會衝擊諾克薩斯的本土產業……那當然是因為過去是個軍事主義帝國的諾克薩斯,在民生領域除了基本的紡織、食品、冶金等專案之外,幾乎就是一片空白。)

和艾歐尼亞貿易一樣,諾克薩斯貿易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可能。

還在整理著不朽堡壘爛攤子、試圖招降起義奴隸的芮爾怎麼也想不到,一艘艘從新福港出發的、載滿了德瑪西亞商品的商船,將會從一個她過去從未想象過的角度,徹底地改變諾克薩斯。

也許方向上是她所希望的,但過程對她而言恐怕多少有點難以接受。

而諾克薩斯尚且如此,符文之地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只要還處於國際貿易的範圍之內,那他們受到德瑪西亞崛起的影響就不可避免,相較於過去一個個帝國的崛起和興盛,德瑪西亞的崛起是如此的溫和,但其影響卻較之那些興盛一時的帝國毫不遜色。

一個強大軍事帝國的壓迫和威脅會

改變周圍政權的態度,引起軍備競賽和地區衝突,他們親自下場的時候往往能毀滅不站在他們一邊的勢力。

但一個生產水平遠超其他國家的和平帝國,在潤物細無聲的對外貿易之中,一樣能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和變化。

這些變化有的能一眼看見,有的則需要時間來慢慢發酵。

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伐軍的軍事行動吸引了很多注意力,也許當弗雷爾卓德的戰爭結束之後,符文之地的其他國家才會意識到這一點,而到了那時候,德瑪西亞的商品、德瑪西亞的規則、德瑪西亞的秩序,將完全成為他們本國商品經濟的一部分。

對於所有人來說,那將是一個全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