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艾瑞莉婭踉蹌離開的背影,娑娜輕輕抹了一把臉,然後伸出手拍了拍靉華的琴身。

她其實也挺懷念艾歐尼亞的。

……………………

第二天,艾瑞莉婭再次找到了娑娜。

這一回,她的目標不再是挖牆腳了——她想通了很多事情,放棄了最急功近利的辦法,轉而真誠地向娑娜請教起了如何改變現在的艾歐尼亞、如何讓艾歐尼亞能像是德瑪西亞一般蒸蒸日上。

而對於艾瑞莉婭的問題,娑娜給出的答案是“這取決於艾歐尼亞的具體情況”。

“具體……情況?”

“是啊,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特點,有每一個地方的環境,沒有什麼具體的辦法是通用的答案。”娑娜笑著撫動琴絃,“真正想要得到你所期待的答案,也許你不應該來德瑪西亞尋找,應該回艾歐尼亞去。”

“回到艾歐尼亞?”

“去看看艾歐尼亞需要什麼,艾歐尼亞人需要什麼,如何滿足這些需要。”娑娜回憶著自己一路走來的學習和收穫,“去和不同的人相處,去研究不同人的生活習慣,去了解不同人的渴望和期待,去真正認識到什麼是艾歐尼亞。”

娑娜的答案讓艾瑞莉婭有些明悟,但又有些不明,就在她疑惑之際,娑娜提出了一個辦法。

“或許,你應該和我的老師談談,我想他應該會解答你的疑惑。”

“你的老師?”艾瑞莉婭有點驚喜,“那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寬厚長者吧?”

娑娜按住了琴絃,笑而不語。

受人尊敬沒錯。

但寬厚……卡爾亞真的寬厚嗎?

……………………

在娑娜的引薦下,卡爾亞在敦促雷克頓學習的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艾瑞莉婭見了一面。

為了這次的會面,艾瑞莉婭準備了很多很多的問題。

然而大部分問題,卡爾亞都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而是用反問的方式,反過來如拷打一般,不斷地反問著艾瑞莉婭。

比如當艾瑞莉婭問他初生之土如何迎來完全的和平時,卡爾亞就反問她什麼是完全的和平。

艾瑞莉婭下意識地就給出了“不再有戰爭”的答案。

“可是艾歐尼亞現在就沒有戰爭。”卡爾亞的面具露出了一個惡劣的笑容,“但你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那是不是說,其實不再有戰爭也並不意味著迎來完全的和平?”

艾瑞莉婭張口結舌,半天之後才反應過來。

“現在艾歐尼亞的和平是脆弱的,戰爭改變了初生之土的一切,有人因此而變得偏激,有人則希望回到過去,但這一切的改變卻都不足以讓艾歐尼亞擁有應對下一場戰爭的能力。”

“所以,你也知道想要迎來和平,前提是有能力應對下一場戰爭,對麼?”

艾瑞莉婭眨了眨眼睛,忽然感覺好像是這樣。

透過不斷的反問和結構,卡爾亞引導著艾瑞莉婭不斷地直視著自己的內心,讓她將自己一路所見所得所感都轉化為最清楚的文字,看起來是卡爾亞在用反問回答著艾瑞莉婭的答案,但實際上,卻是卡爾亞在引導著艾瑞莉婭,讓她自己回答著自己的疑問。

這種引導的效果很好,但顯然並非萬能,它能給予艾瑞莉婭一個清晰的方向和目標,但具體到行動措施的時候,答案就不是僅僅靠思考和歸納所能夠得到的了。

然後,當艾瑞莉婭希望從卡爾亞這裡得到具體答案的時候,卡爾亞卻停滯了所有的反問,轉而向她闡述起了他所習慣的方法論。

這是艾瑞莉婭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將調查作為前提、歸納問題也和條件並提出方案、驗證可選項並加以實驗,成功之後再進行推廣,這一套流程下來,似乎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