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 混亂中的新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恕瑞瑪的局勢怎麼樣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要知道,恕瑞瑪是一整片大陸,就算按照狹義上的恕瑞瑪來說,那至少也是西起巨神峰、東至以緒塔爾的龐大區域,其面積已然超過了德瑪西亞和諾克薩斯的總和。
再加上恕瑞瑪現在並不是統一的狀態,各個城邦和港口都打著正統的旗幟,但實際上卻各自為戰,總的來說豈止是一個亂字了得。
不過,如果將目光放得更遠一些,這份混亂實際上卻也是有跡可循的。
在曾經支撐了恕瑞瑪帝國繁榮的魔網水道徹底失效之後,由於地理的隔絕,整個恕瑞瑪所有的城市大致上可以被劃分為三橫區域。
這三橫就是從北到南的北恕瑞瑪、恕瑞瑪河沿岸和南恕瑞瑪。
如果將整個恕瑞瑪的局勢從這三橫出發來看的話,那在混亂之餘,卻也有幾分可以說道說道的部分。
首先是瀕臨瓦羅蘭海峽的北恕瑞瑪部分。
這裡有著大量人們耳熟能詳的港口城市,瓦祖安、庫莽格拉、卑爾居恩、泰利什尼、納施拉美、烏澤里斯、卡拉曼達……
這些地區在恕瑞瑪帝國時代,都算不上多麼核心的位置,但同樣的,這也意味著他們對於太陽圓盤和魔網水道的依賴最輕,所以,在帝國崩潰之後,它們很快靠著自己的特色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找到了新的出路。
不過因為人口有限、本身對於魔法的利用程度不同等種種因素,這些城市其實是恕瑞瑪最“沒骨氣”的地方,除了庫莽格拉和卡爾杜加之外,其他北恕瑞瑪城市大多嘴上喊著堅持恕瑞瑪正統,但實際上卻經常會或主動或被動地同外來者合作。
在諾克薩斯帝國強盛的時候,不少北恕瑞瑪城市會懸掛諾克薩斯旗幟。
在諾克薩斯帝國崩潰之後,現在的納施拉美還在德瑪西亞的控制之下。
靠水吃水的情況下,雖然看起來除了瓦祖安之外都沒啥太大的發展,但濃厚的商業氛圍讓北恕瑞瑪的諸多港口城市的日子都過得還不錯。
除了這些港口之外,北恕瑞瑪還有包括祖瑞塔、肯內瑟、卜莽在內的一些內陸城市,這些城市雖然沒有瀕臨瓦羅蘭海峽,但至少也距離海岸線不算太遠,本身也處在北恕瑞瑪貿易的範圍之內。
相較於港口城市而言,這些北恕瑞瑪內陸城市更加閉塞一些,它們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特產,又或者佔據了某些關鍵的位置,依託著繁榮的瓦羅蘭海峽沿岸貿易,雖然有點艱難,但日子也還算過得下去。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現在的北恕瑞瑪地區,總體上都是靠著瓦羅蘭海峽的海運貿易過活,大家雖然嘴上都念著帝國,但實際上討生活卻更依靠瓦羅蘭海峽,很多時候口號也就是說說而已。
而和北恕瑞瑪情況截然不同的,則是恕瑞瑪河沿岸區域的中恕瑞瑪。
……………………
中恕瑞瑪,是恕瑞瑪大陸的第二橫,即恕瑞瑪河及其支流的沿岸地帶。
奈瑞瑪桀、花園城、法拉傑、恕瑞瑪城、維考拉、髓印城……這些恕瑞瑪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城市,是整個恕瑞瑪大陸上,恕瑞瑪帝國味最濃的地方。
別看納施拉美的前任港務總督、現在已經流亡在卡爾杜加的布萊克·斯沃德先生喊大恕瑞瑪戰略、喊恕瑞瑪迴圈貿易的聲音最大,但真要說大恕瑞瑪和恕瑞瑪迴圈貿易,那還得看中恕瑞瑪。
雖然太陽圓盤已然隕落,但恕瑞瑪帝國時期花了大功夫整理的恕瑞瑪河水道,哪怕時至今日也依舊發揮著它的作用。
從西邊奈瑞瑪桀的千河引流開始,到恕瑞瑪城西部的三河交匯,再到大沙丘的深河成弧和引塘滯沙,以至於維考拉的束水合流,依託著巨神峰上充沛的雪山融水,時至今日恕瑞瑪河上的諸多水利工程,此時依舊發揮著它們的重要作用。
千河引流工程讓奈瑞瑪桀成為了恕瑞瑪河的河源之地,也在最西邊就加深了恕瑞瑪河的河道,為恕瑞瑪河的水利奠定基礎。
三河交匯則曾經是魔網水道的一部分,隨著太陽圓盤的隕落,這裡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水利專案,恕瑞瑪河、雷克江、源流水三條河在此交匯,既豐沛了恕瑞瑪河的水量,也促成了恕瑞瑪城周圍的貿易繁榮。
至於大沙丘附近的一道彎和深河成與引塘滯沙,則是恕瑞瑪河中段依託於地形條件,專門修建的中途淨化工程,旨在透過河道的彎曲和專門修建的沙塘、分水嘴,將恕瑞瑪河所攜帶的泥沙留在大沙丘附近,減少恕瑞瑪河下游地帶的泥沙攜帶量。
最後維考拉的束水合流工程,則是可哈利江匯入恕瑞瑪河的回流工程,透過可哈利江,恕瑞瑪河的水運擴充套件到了髓印集市附近,整個恕瑞瑪河沿岸貿易網路幾乎完全籠罩了整個中恕瑞瑪地區。
和散裝的北恕瑞瑪相比,中恕瑞瑪的貿易具有更高的統一性,雖然各個城邦依舊彼此看不順眼,但由於彼此更加依賴的緣故,他們之間的關係卻也更加親密。
和北恕瑞瑪地區在帝國時代的偏僻不同,中恕瑞瑪一帶在恕瑞瑪帝國時期,就有著大量的、成體系的產業,像是奈瑞瑪桀的磐羊,其毛紡織產業就集中在了下游的法拉傑城。
而法拉傑城除了多種動物毛呢的紡織業外,同樣還有專門的骨粉處理作坊、皮革處理工坊、滷水回收池等配套設施,依靠著本地獨有的鹽滷資源,源流水的水源透過水渠被引入,經過多種利用和淨化後再匯入恕瑞瑪河,一方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一方面也舒緩了三河交匯處在失去了魔網調節之後的壓力。
而法拉傑城的生產成品,則是會向上下游分銷,運送毛呢製品的船隻逆流而上,運送骨粉肥料的順流而下,送到下一個環節。
類似的體系在恕瑞瑪河沿岸可以說是到處都是,作為恕瑞瑪帝國深耕的地帶,哪怕沒有了太陽圓盤的魔力供應,恕瑞瑪河沿岸的不少產業體系也維持著完整,只不過在失去了魔力之源後,生產水平大幅度萎縮,從規模化生產變成了手工作坊而已。
如果說北恕瑞瑪的各個城市都是“有特產品、提供港口的商業城市”,那中恕瑞瑪的恕瑞瑪河沿岸城市,則極大程度地保留了恕瑞瑪帝國時代的影子,各自扮演著一個曾經輝煌而完整的體系上的一個生產加工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