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地空協作,步法協同(第1/3頁)
章節報錯
烏爾沃的判斷正確嗎?
正確,但不夠確切。
北境行者不是不耐久戰,而是他們本身在正面戰場上的硬實力,較之其他方面,並不能算優勢。
要知道,因為福斯拜羅的全面發展,北境行者無論是在紀律性、組織性還是機動性上,都遠遠超出了符文之地其他的軍隊一大截;在卡爾亞的建軍思路指導下,北境行者非常擅長多兵種協作,而且思想相對統一,具有極高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執行很多一般軍隊無法執行的任務。
但是,在正面對抗的硬實力方面,北境行者其實並沒有什麼優勢——甚至在面對無畏先鋒的時候,他們還處於劣勢。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兵員素質天然存在著差距,另一方面也和社會風俗結構有著巨大的關係。
無畏先鋒計程車兵是怎麼來的?
他們或是貴族子弟,或是自耕農家庭好幾代的積蓄所供養出來的良家子,從三歲開始就騎著竹馬、拿著木棍比劃。
從五歲開始,他們玩的最文靜的遊戲,恐怕就是簡化版的王之斷言了。
然後,在十歲開始,這些人就要開始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了,有條件的家庭還會主動讓這些孩子一起行動,為將來進入劍陣或者盾陣服役做準備。
十五歲,他們會經過德瑪西亞的預備役審查,透過之後正式入伍。
而一般而言,除非像是蓋倫這種家庭背景極其驚人的之外,大部分士兵加入無畏先鋒都是在二十五歲到三十歲這個區間,他們一般會在無畏先鋒服役十年左右,除非成為軍官,否則通常會在四十歲的時候退役。
換而言之,無畏先鋒的戰士,都是有二十年左右軍事訓練經歷的人,他們有的天賦異稟,有的家學淵源,從小就被當做戰士培養,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貴族預備役!
這種培養的成本是相當驚人的,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喪心病狂的培養和篩選制度,才造就了無畏先鋒的赫赫威名,也創造了很多單單從人數上看,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的戰績。
什麼兩三個盾陣守住一座關隘,逼得諾克薩斯一個整編戰團不得寸進啊,什麼小規模進入弗雷爾卓德還能全身而退啊,這些看起來簡直和吹牛一樣的戰績,背後是精兵政策和軍事貴族制度下,驚人投入之下的直接產出。
說句不好聽的,無畏先鋒五個盾陣(一般在四五十人左右)的培養成本,其實和諾克薩斯的一個小型三線戰團(通常人數在千人規模)差距並不大。
【穩定執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本身而言,上學的人和從小就練習戰鬥的人,那肯定是不一樣的。
哪怕三年之前,福斯拜羅開始在學生十五歲的時候推行分班制度,對學生的方向加以區分,但在戰鬥技巧的訓練上,後來參軍之人也肯定無法和無畏先鋒計程車兵相比。
北境行者計程車兵們由於大部分從小開始上學,所以紀律性極好;北境產業全面,所以他們的物資充足且機動性強;北境的兵種多樣,他們的協作能力比較強。
而無畏先鋒為代表的雄都方面軍,則是從小開始鍛鍊身體、訓練戰鬥技巧,所以往往身體素質更好,而且在正面的戰鬥之中戰鬥力更強、耐力更好。
社會晉升途徑不同、風氣不同、士兵培養方案不同,造成了北境行者和雄都方面軍的巨大差異,這份差異在不瞭解人類社會的暮光星靈眼裡,被抽象為了士兵的訓練時間,而在拉克絲的眼裡,則是成為了己方揚長避短的關鍵。
從一開始,拉克絲就非常清楚己方的優劣勢所在,所以她始終堅持要在運動之中作戰,要在空軍掩護和水運支援下作戰,要在複雜而有利的地形之中作戰,要在防禦和做好充足準備之後作戰。
所以北境行者與雄都方面軍接戰的地點,要麼在天上,要麼在水上,要麼在岸邊,要麼在山地,只有最開始雙方先鋒軍的試探性攻擊,發生在了相對寬闊的地方,不過北境行者第一次展現出步法協同,打了雄都方面軍先鋒的一個措手不及。
雄都方面軍的地面部隊,在正面戰鬥之中,至少是七八十分的水平,其中無畏先鋒這種精銳更高,塞個飛昇者進去,就能當飛昇軍團用。
但在其他方面,他們也只有戰鬥意志和基層組織水平有不錯的表現,兵種協作不知道是啥,水軍聊勝於無,空軍現在差不多已經全軍覆沒。
反觀北境行者,雖然正面戰鬥的水平差點意思,但他們在更多的方面有更高的水平,尤其是步法協同、地空合作、機動行軍等方面,完全是碾壓性的優勢,這時候拉克絲真的是傻了才會主動和雄都方面軍正面開團呢!
所以,烏爾沃的判斷方向是對的,在連續不斷的衝擊下,沒有吃早餐的高原行者一團堅持不住兩三個小時。
但烏爾沃的判斷並不確切,則是因為高原行者一團壓根就不需要堅持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