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平原行者一團是整個北境行者序列之中,最為精銳的一團,但在個人戰鬥力上,平原行者一團的戰士也很難和這支先鋒軍的正兵戰士相比。

平原行者是募兵,哪怕有專業的訓練,思想也比較統一,但在個體戰力上,還是不如自小就打熬筋骨、勤學苦練的雄都方面軍。

甚至在福斯拜羅的北境行者序列裡,個體戰力最強的,也還是拉克絲從雄都帶出來的初代北境行者。

所以,如果這不是一場三千對三千,而是三千場一對一的戰鬥,那平原行者恐怕會輸得很慘。

不過,戰爭不是單挑。平原行者這邊,無論是隊伍的組織度,還是戰術思路,又或者對於魔法的利用,其水平都遠超雄都方面軍,加之地理優勢和水運優勢,以及大車運輸所帶來的機動性優勢,在海科看來,後續平原行者乃至於北境行者,都應該儘可能採取揚長避短的思路,不要硬碰硬地戰鬥,更不要陷入混戰。

以上均是不考慮高階戰力情況下的結論。在總結會之後,這些思路和結論將作為會議檔案送到拉克絲那邊,以作為參考。

……………………和安心休整,並耐心總結戰鬥經驗的北境行者不同,皮納拉城內,雄都方面軍卻陷入了低氣壓狀態。

成功逃回了皮納拉城的書記官將一切都詳細地報告給了嘉文四世,包括撒·蘭格的選擇,以及北境行者的反應,以及別出心裁的蒲公英戰法。

從書記官嘴裡瞭解到了戰鬥全過程的嘉文四世心情複雜。哪怕不是從上帝視角,他也清楚地發現了撒·蘭格的諸多錯誤。

無論是用劍陣騎兵和盾陣騎兵梯次衝擊嚴整的步兵方陣,還是顧惜馬匹提前讓輜重兵進入戰場邊緣收攏戰馬,以及在最後時刻放棄指揮親自斷後,這些在嘉文四世看來,都是兵家大忌。

別看嘉文四世在政治上有的時候比較著急,但在用兵之時,他可是相當有耐心的,當初託比西亞戰役,他為了謀求勝機,和斯維因耐心對峙了相當長的時間。

不過,從撒·蘭格最後的選擇來看,這一切的錯誤,歸根結底都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對於北境行者不夠重視、對於其戰鬥力有所低估。

最後撒·蘭格的自尋死路,未嘗沒有以此警戒嘉文四世的意思,因為他對於平原行者的輕視,本就是嘉文四世對於福斯拜羅輕視的延伸。

能被嘉文四世信任並任命為先鋒,撒·蘭格的能力和忠誠都是有保證的。

所以,在沉默了很久之後,嘉文四世給予撒·蘭格的蓋棺定論是

“一位真正英勇的戰士”。在皮納拉城,嘉文四世為撒·蘭格主持了規模盛大的葬禮,並肯定了他的奮戰,葬禮上,嘉文四世第一次直接地表達了自己對於福斯拜羅的態度。

敵人很強,但我們更強。只要懷有必勝的決心和信念,這些叛徒終將被擊敗,德瑪西亞必勝!

嘉文四世並不是很擅長演講,但由於他在軍隊中有著過人的聲望,這場演講還是極大地提振了雄都方面軍計程車氣,從一定程度上衝澹了先鋒軍全軍覆沒所帶來的恐慌。

不過,擺在雄都方面軍眼前的問題依舊嚴峻,似乎福斯拜羅的北境行者和染魔者相互勾結,而且還開創出了一種全新的戰術,而己方這邊又沒有正義巨像……可以預見的,接下來戰局可能會比較艱難。

這種情況下,嘉文四世一面繼續在皮納拉城囤積糧草物資,一面請了皎月教派的長老來現場。

在納施拉美戰役期間,側翼軍團和皎月軍團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由於這份不愉快最終被暗裔所終結,後來嘉文四世還主持了世紀大和解,所以等納施拉美戰役結束之後,無論平原行者還是皎月軍團、甚至於嘉文四世,都有意識地、默契地、非常低調地不提此事。

沒有戰場調查,沒有專業彙報,似乎側翼並未發生任何戰爭——嘉文四世只知道衝突,也從後續偏師軍團收隊時人數的變化意識到他們可能吃了虧,但具體的戰鬥經歷如何、結果如何,都不得而知。

然而,從現在先鋒軍的經歷來看,這支被稱為平原行者的軍隊,似乎遠比自己以為的更加強勢。

那就要重新估計敵人的水平了。除了現在回頭去了解納施拉美側翼的戰鬥之外,嘉文四世還派遣了成建制的龍禽騎士小隊,頻繁北上。

看起來嘉文四世似乎完全沒有找回場子的意思,反而是被這次雙方先頭部隊的交手而清醒過來了,認真地審視起了福斯拜羅,認真地審視起了北境。

一場遭遇戰後,無論福斯拜羅方面的北境行者,還是暫時駐紮在皮納拉城內的雄都方面軍,似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總結著這場遭遇戰的得與失,雙方都極其富有耐性地停止了大規模軍事行動,彷彿在積蓄力量一般,等待著他們所需要的機會。

嘉文四世的等待可以理解,他要等待著皎月教派長老的到來,等待大規模龍禽騎士的集結,等待著足以支援大規模、長時間戰爭的物資補給集結。

可是,拉克絲在等什麼呢?為什麼早早完成了集結的北境行者,主力卻停在了102運河北百哩開外的扎羅城,沒有繼續南下呢?

斥候之間的廝殺非常激烈,北境和雄都的龍禽騎士也為了爭奪制空權和空中情報優勢經常發生碰撞。

看起來102運河沿岸,一場大戰似乎正在醞釀之中。然而,沒有人知道的是,在這個山雨欲來的時候,拉克絲本人卻帶著第一、第七兩個御法者序列,已經悄然抵達了雄都城外。

嘉文四世似乎謹慎起來了,為了避免和他浪費太多時間,拉克絲打算給雄都帶去一點北境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