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有一些人點頭附和,這商稅減免了之後,稅賦收得少,再加上社學開支,只怕更是支應不上。

“世子,其實可以鼓勵有學之士多開私塾書院,如此亦可助長學風學氣。”

至於社學,因為是義學性質,開支全由各地衙門支出,這部分支出只怕不少。

連黔國公都擰緊了眉頭。

重開社學,教化民眾,有他積極的意義,但是這中間問題不少。黔國公只盼這塊地方穩定安樂,一旦動盪,又要興軍勞師動眾。

相比於黔國公只想守成,穆儼更具開拓精神。

開口道:“去年,我夫人的南北貨行開張之時,便有說過,每年盈利的一成留做惠民之用。如今這一部分先拿出來開社學,建學校學舍及沿請先生。昆城及周邊五縣各開一間社學,費用由廣豐水的南北貨行負責。”

啊?眾人吃驚不小。

都把這事給忘了。世子夫人真的把南北貨行一成盈利捐出來了?那是多少?

南北貨行,他們誰沒有去裡面買過東西?那鋪子日進斗金,令人眼紅。

既然世子說昆城及周邊五縣的社學支出都由南北貨行去年一成盈利裡出,那想必去年盈利不少。天爺,太讓人羨慕妒忌了。

穆展抿了抿嘴,垂了垂眼眸。如果社學再一開,穆儼的聲望會再上一個臺階,他還有什麼能跟他比的?

既然不用衙門支出,屬官和慕僚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社學是當政者所開,教化民眾夾雜著當政者的政治統治需要。蒙人治國,各地牴觸氛圍濃,民眾對社學並不熱衷。但現在是漢人當政,重開社學,教化本地民眾,當然要積極推進。

“世子,那入學之齡是否依照前朝舊制?”

穆儼未答,扭頭看了黔國公一眼。

黔國公喜好詩文,對於重開社學又不用增加衙門開支一事,很是贊同。見穆儼在徵求他的意見,很是滿意。

想了想,說道:“把入學年齡放寬至十二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除農閒時令之外,平日若有閒瑕,皆可入學跟讀。教習內容以御製大誥、本朝律令、冠婚喪祭等禮節為主,輔以經史歷算經一類,首重仍是教勸農桑。”

“是。”見黔國公開口,屬官慕僚紛紛應和。

於是,滇地的社學重開一事,在世子的推動之下,風風火火在各地展開。

因嚴查冒籍一事,各地來附學投考的學子,在得知優厚的就地入籍政策之後,紛紛在本地置田置產。昆城一時地貴房貴。

眼見來投考的學子增加,霍惜的書院建設速度加快。

她手中有人,又不缺銀子,從滇省各地招來的工匠浩浩蕩蕩,投身到書院建設之中。霍惜的動作並不瞞著人,城中大戶紛紛效仿,跟著買地蓋房,食肆客棧一日增開數家。

昆城日漸熱鬧。

下午正文完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