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衛嶺確有此人,蒙化梅家確有一支旁系家主叫梅衛嶺,那天他說的所有情況都相符,拿出來的戶冊路引及各產業契書都真實無誤。

但此“梅衛嶺”並非彼“梅衛嶺”。

若穆儼一直沒放棄盯著君向誡,這回可算損失慘重。君向誡計謀也就得逞了。

君向誡屬實是個聰明人,想出來的計策一環扣一環,全無一絲漏洞。

找上焦贊,利用焦讚的人手及在官府中的勢力,做了真的不能再真的戶冊和路引,連假的各產業契書上都蓋著官府的大印。

這若是沒有事先盯著人,早有預防,這誰能看出來?

東西是真的,去查了,連人都是真的,說的情況無一處不對應得上。君向誡利用南北貨行調查商販的種種情況,針對性地做了準備。

利用真的梅衛嶺帶著商隊去關外走商之際,讓人假冒他的身份,再拿著做得真的不能再真的戶冊路引,及各種產業契書,騙取餘掌櫃的信任,從南北貨行賒欠出大量的貨物。

還不止安排了梅衛嶺一個,前後數人從南北貨行共賒欠了百萬兩銀子的各色貨物。

如今都遠遠地逃了,分散在各個地方。

“等他們一出手就收網。”穆儼聽完淡淡吩咐了聲。

“是!”

夫妻二人回城。

次日,在議事堂,穆儼提出各地衛所的軍田實行雙季糧種植的建議,石破天驚。

軍田不只要按時繳納朝廷稅賦,還要供養三十萬將士及大幾十萬隨軍眷屬的吃喝,關係著將近百萬人的生計。

這些年來,朝廷屢欠糧晌,心懷將士的各衛所官吏,各州縣官吏及穆府一眾屬官幕僚,無不想盡各種辦法,就是想讓被拖欠軍晌的將士們和眷屬們能吃飽。

想了各種辦法,但都輕易不敢對軍田做出任何改革舉措。連衛所繼續囤田的決定,也是穆儼到了滇地之後才提出來的。

所謂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何時何地都有懶政的人,生怕擔責任是大部分人的寫照。而且干係到三十萬將士和幾十萬軍眷,沒人敢輕易提意見。

廳中眾人全都看向穆儼。穆展也錯愕地看向他。

穆儼他到底知不知道,軍田對雲南三十萬大軍的重要性?若出了岔子,誰能擔此責任?而且穆儼提出這樣的建議,他想做什麼?

收攬軍心?

“國公爺,此事還需慎重。如今軍中雖糧晌不足,但現在加大了囤田數量,又屢次上奏,朝廷拖欠的軍糧相信不日就會下撥,將士們的軍糧拼拼湊湊還算能勉強支應。若因軍田過度種植,導致糧食欠收,到時鬧出軍變,恐不好收拾。”

有屬官不贊同此議。剛說完,廳中嗡聲四起,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有贊成的,有反對的。

穆俊自穆儼回府之後,一直跟在他身邊做事,對這位二哥的能力很是敬佩。此時二哥提出這個建議,必是仔細考量過了的,不然他不會這麼莽撞。

問道:“二哥是否已試種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