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擋路石(第1/2頁)
章節報錯
巷子裡的百姓,熱情到令霍惜既感動又無措。
這片刻功夫,不只她,連她身邊的丫環隨護,手裡都佔滿了。
都是百姓們塞來的各種東西。自家種的菜、曬的乾果菜乾、各色糧食點心,連竹編的籮筐提籃都收了好些個。
這……
“大夥的心意我心領了,這真的太多了。不能再拿了!”
“夫人幫我們解決了吃水問題,再不用為了挑一擔水,跑好幾個街巷了。我們都不知怎麼報答夫人的恩情。”
“是啊是啊,以前要穿過好幾個巷子才能挑到一擔水。巷子窄,若面對面,避讓都不能。挑一擔水回家,晃盪晃盪的,到家只剩半桶。”
“可不是。我家孫子光挑水,就壓得不長個。如今街頭巷尾就有井,什麼時候去打水都行,不用排隊不說,還不收錢。夫人給我們老百姓挖了井,解決了我們的生計,都不知如何表達我們的感激之心。”
“夫人收下吧,家裡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這些太寒酸了,望夫人莫要嫌棄。”
“不嫌棄不嫌棄。”這不收都不行了。
霍惜感動得不行。
這些東西瞧著不值當什麼錢,卻都是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多謝大家了,那我就收下了。見大家用水方便了,我也替大夥開心。”
見世子夫人不嫌棄他們送的東西,還珍而重之的命下人收好,放到馬車上,大夥只覺得開心。這個夫人眼睛沒長在頭頂上,沒有看不起他們這些人。
直送出去老遠。馬車都沒影了,還攜家帶口地站在巷口張望。
霍惜有些感慨地對幹遷客說道:“老百姓最記情。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會一直記得。”
幹遷客頗為贊同地點頭。
“先前剛開挖時,我們都是給挖井的師傅小工們供應茶水和飯食的,哪知到後來都不用我們送了。巷子裡的百姓自發地,就把師傅和小工們的茶水、飯食包了。連師傅們都直感慨,從沒遇上這樣的事。活做完結工錢,還不肯走,問我還有沒有活,想繼續做,說這活做得舒心。”
“是啊,這些住在窄巷的百姓雖過得苦,但最記恩。如今解決了他們的吃水問題,接下來還是得想法解決他們的生計。百姓們有活計做,有錢掙,日子才過得好。”
幹遷直感慨,只有世子夫人想到這些窮苦百姓的生計。
“這些日子,城中修路架橋,各處都招了不少人手。依夫人的吩咐,都是優先考慮家境困難的百姓,一日少的也能掙上十幾文工錢。再加上夫人的鋪子又是收鮮花,又是收各色乾果菌子,棉麻等織物,給了大夥不少掙錢的門路,只要勤快,日子總能過得下去的。”
霍惜很是贊同地點頭。
二人又來到一些大井處檢視。
大井建得大,都是挖在街道寬闊處。井口比窄井寬多了,目測得有一扁擔還寬,上面架著軲轆,纏著麻繩,麻繩一頭綁著嶄新的木桶。
這要是不特意往裡跳,估計是不用擔心什麼物事掉進去的。
再看井口上方,蓋著四細柱涼亭,頂上一個亭蓋,井口外沿砌有石磚,以供槳洗衣物。
“夫人的意思,是吩咐我們把善人的名字都刻在亭內壁及亭柱上。但是善人太多,我們就決定等路修好後,再立碑鐫刻。到時再專門修一座碑亭,以供後人追記。”
“甚好。此事便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