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族長聽得愣了。

“遷民?”這又是什麼?

霍惜為他們解惑:“你們原是從中原避亂而來,當初與你們一樣的人甚多。中原經過災禍戰亂,十不存一,日漸荒涼。如今皇帝有意遷都,就不能看著北邊地廣人稀,良田無人耕種。這幾年,陸續往北邊遷民,已遷了數十萬人口。”

路族長和家人對視一眼,驚得嘴巴都合不上。

“這是強制遷民,還是自願遷民?”

“都有。例如山西等地,人稠地少,明令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但若是全家應遷,還會給與一定好處。”

路族長忍著心中的激動:“那,遷民有什麼好處嗎,官府會給田地嗎?”

“會”,霍惜點頭,“凡是應遷的百姓,官府會集中安置,會給耕地,耕牛和種子,買農具也會有一定優惠,會給川資路費,免三年稅賦,三年勞役。”

“這,這是真的?”路族長激動地站了起來。

霍惜點頭。

路族長激動地轉著圈,手腳都發起顫,坐都坐不住。

他們原本從中原逃到這邊來,花盡了錢財,族人病的病,死的死。如今官府還給他們發川資路費,讓他們回去嗎?

“貴人,是各府各縣都有這樣的政策嗎?”

“並不是。主要是把江南的富戶,山西山東等地人稠地少府縣的人口往北遷,再有就是一些流民山民。”

“那我等也不在遷民的範圍啊。我們是農籍,並不是流民山民。”

“遷民有四類,遣返,軍屯,商屯,民屯。你們可以跟當地官府說明你們是從中原遷入,現在要返回中原,應屬遣返一列。再者,現在捨得背井離鄉的人並不多,北邊地廣人稀,還要遷入不少人。此為朝廷政令,你們應是能夠遷回的。”

“可當地人口外流,關乎縣君府君的政績,他們會答應放我們走嗎?”

“如今地方政績,都比不得國策。皇上要遷民,各府各縣也不敢違抗政令。若是各府縣願意把一些有手藝的人北遷,充盈北邊人口,估計功勞薄上還會記上一筆。”

“這是真的?”

霍惜點頭:“你們可以到當地官府問問看。如今北平正營造宮殿,缺不少匠人,若你們有手藝,當地官府應是肯放行的。”

“好好,我這就派人去問問看!”路族長激動地坐不住。叫了兒子孫子去喊人。

不一會,村裡幾個長老就冒雨前來議事。個個激動地打著擺子。

“貴人,是真的有此事?官府肯給我們出川資路費,到了地方還會給耕地,耕牛和種子?”

“是有這樣的政策,至於蜀地情況如何,還需你們去官府問問看。”

“太好了,我們有救了!”

路氏族人都坐不住,非要冒雨下山。

霍惜生怕他們不會說話,反得罪了官府,教了他們一些話術。又讓他們帶上一些木作石作的成品。

於是十來個男人,揹著族裡湊的乾糧,揹著扛著一些石雕木雕,下山出發了。路族長由孫子扶著在半山腰上看他們,滿臉的希翼。

霍念嘟著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