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氏看完穆儼的信愣住了,半晌沒說話。

他有喜歡的人?

那太夫人為何還給自己寫那樣的一封信?

說感念她為穆春守節,想再讓餘家嫁一女入穆家,兩家結親以示友好。

當初她收到太夫人的信,還心生感激,特地讓人拿了她的手書回了餘家,家裡最終選定了文英,並給她備了厚厚的嫁妝,將她送到千里之遙的京城。

原來這一切是太夫人瞞著穆儼做出的決定嗎?

思忖片刻,餘氏便明白了,太夫人拿她當了棋子,把她架在火上。如今,憑她再如何,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了。

進,得罪了穆儼這個嗣子,退,不僅得罪了太夫人,還可能得罪餘家族裡,還有可能得罪了黔國公和君氏。

餘氏閉了閉眼,仰頭長嘆。

她已遠離紅塵,為何紅塵中人就是不肯放過她。

閉了閉眼,一手轉起佛珠,一手敲起木魚……篤篤的木魚聲,並沒有撫平她心裡的不安。

隔了幾天,京城來的信晚了穆儼幾天,依次送到餘氏,君氏,和餘家掌家人手裡。

有太夫人的,有餘文英的。

最先找上餘氏的,是在雲南,被當成國公夫人存在的君氏。

餘氏一身簡素,見了君氏。

君氏一身華貴,在雲南如眾星捧月,在餘氏面前,還是對這位長嫂行了禮:“大嫂在庵裡可好?我和國公爺照顧不周,還望大嫂見諒。”

“沒什麼不周,平時國公爺都有派人問侯,送錢送物,照顧很是周到,我心中感激。”

餘氏語氣輕緩,一副方外之人的淡泊疏離感。

君氏並不在意,只道:“我和國公爺都說要在府裡擇一處僻靜的院子,讓大嫂在家裡清修就好,也便於我們照顧……”

“不必。既是清修,自然要遠離紅塵。此外幽靜,甚好。”

“大嫂覺得好就好。”

見餘氏沒有接話,君氏只好自顧自說道:“昨日,我收到太夫人的信件,叮囑我和國公爺,務必要照顧好大嫂,國公爺不敢怠慢,特遣了我來探望。信中還說文英在京城適應得很好,如今跟著她外出應酬,已是有模有樣。”

餘氏轉動佛珠的手頓了頓。

君氏見狀笑了笑,又道:“國公爺常跟我說,這些年多得餘家照顧,無以為報。若餘家與我們聯姻,更顯親上加親了。大姐在京城也能得一佳媳,有人給她做伴,我和國公爺也放心多了。”

餘氏沒有說話。

“國公爺說,餘家有幾位小輩,讀書習武都很是不錯,他都看在眼裡,只要他們願意,便可以推薦他們到合適的位置上……”

餘氏的佛珠又轉得更快了。

君氏見她沒有接話,並不在意。只要餘家還要前程,就一定會促成這樁婚事的。

餘家的根基都在雲南及西南,若想家族興旺,只能選擇依傍黔國公府。有什麼比聯姻更能讓關係緊密?

兩家聯姻,對於國公爺來說是一大助力,將來展兒有餘家的財力相助,自然也會事半功倍。

哪怕餘家成了穆儼的岳家,也不要緊,難道餘氏一族能拋家舍業,跑到京城去?只要他家留在雲南,那就得依靠國公爺和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