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吳氏的用意(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是太子,她連嚎一句“我可憐的兒”都不敢。
福清公主也沒想到竟出了這檔子事。若不是當場被幾個夫人撞見,只當看不見就是了。太子脾氣溫和,幫著遮掩,必是肯的。
可如今竟成了這個樣子。那麼多人都看見了,這事只怕是難了。
一場變故,驚住了來赴宴的夫人貴女們。這裡面好些夫人瞧不上由妾扶正的吳氏,聽說了這個事情,目光閃了閃,好像嗅到了一絲什麼陰謀。
但又實在想不出此事有什麼得利的。
吳氏男人是國公,她的女兒是英國公唯一的嫡女,滿京城的佳男還不是由她任選?做甚把女兒送到東宮?
心中存疑的夫人們,想說這事有蹊蹺,但理由又站不住腳。
宴會上出了這起子事,大夥也沒心情多呆,紛紛告辭。吳氏也帶著哭得眼睛發腫的張碧瑤回了府。
花廳裡,臨清公主和太子對坐。
“太子,你是如何打算的?”
臨清公主看向太子。英國公極得聖寵,這事若是處理不好,怕是要與英國公起了嫌隙,對太子並不利。
“姑母,既然事已至此,我就請旨把她納入府中吧。”
福清公主聽完沒有感到意外。看著太子。
太子雖比張碧瑤大了一輪,但如今也不過三十出頭,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紀。
雖說身寬體胖,但太子脾氣溫和,端重沉穩,喜好讀書,身上帶著一股書卷氣,沒有絲毫銳氣,讓人瞧著很是親切。
福清公主點頭:“嗯,你心裡有數就好。莫得罪了英國公。”
太子點頭。從事情發生到現在,他心裡已經想清楚了。既是他的錯,那他就盡力彌補。
而且交好英國公,對他來說,是件好事。
父皇子嗣雖不豐,但二弟三弟都比他得父皇寵愛,他時常發覺父皇看他的眼神裡帶著失望。
讓他憂心不已。
他喜歡讀書,喜靜不喜動,不像漢王趙王尚武,是軍中勐將。
漢王長得好看,打仗又有本事。當年靖難之役,父皇多次瀕臨危難,都是漢王助他反敗為勝……漢王深得父皇的心,常說漢王類他。
漢王的封國在雲南,卻哭著對父皇說,‘我有何罪,要把我趕至千里之外?’,父皇一聽就心軟了。
這些年也由著他不去就藩,留居京城。
漢王的野心,他是知道的。
而三弟趙王,雖然人不在京城,但也不在封國,而是據守北平。父王把北平一切政務交由趙王處理。對他的喜愛可見一般。
兩個弟弟野心都不小,這些年,他過得如履薄冰。
太子晃掉腦中思緒,捏了捏拳頭:“姑母,請幫我從中說和一二吧。事既已發生,我也願意拿出我的誠意。”
“好,太子放心,姑母定幫你從中說和,不讓英國公惱了你。”
太子走後,福清公主招來下人查詢來龍去脈。一切看似都是巧合,但事情只要發生,萬物皆有跡可循。
福清公主頭疼地扶額,妾就是妾。出身教養決定一個人的修為。
只是,吳氏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