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中他什麼(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為霍家人進城,霍惜和楊福帶著霍念去了內城的宅子住。
霍念現在讀了兩年書,懂了不少。
又覺得現在有安安了,一心覺得自己是爹孃的長子。見叔伯兄弟過來,裝小大人陪著一塊吃了飯,還想留下招待,被霍惜和楊福拎到了內城的宅子。
霍念長得跟霍二淮和楊氏沒一點像。霍惜也不想別人多打量霍念,在他面前說酸話。
楊福是純粹不喜歡那一家人子。
小時侯楊福跟著姐姐姐夫去霍家,那家人從來都是當他拖油瓶的,大過年的,連個飽飯都沒讓他吃。他才不去討嫌,也懶得招待他們。
兩人哄睡了霍念,就說出海的事。
“隆興號他們幾家都說,若要避開七八月的颱風期,最遲五月初就得出發。現在是打算四月底出發,這樣的話,還能回來過年。”
霍惜摸著下巴尋思,四月底想出發,這就有點趕。
自家的貨倒是容易備,只裝上白糖冰糖就佔了大半的重量了,其餘的絲綢生絲這些自家去年收上來的庫裡還有。
作坊做出的東西,也都留著,準備出海用,都沒怎麼往外賣。
自家的貨準備得快,往東洋去一趟是沒問題的,“其他幾家貨都備齊了?”
去年的水手船工都是現成的,五月初之前想去一趟東洋應該問題不大。
楊福點頭:“他們幾家比咱家的規模大,只往自家鋪子裡調貨就行。只是另一條船,怕是沒那麼快。”
那是一定的。現在船是定好了,但還沒交貨。
而且要往南洋西洋那邊去,水手船工也不一定好找。因為這一趟至少一年多回不來。若是不順利,兩年多幾年都不一定回得來。
路途遠,就意味著各種兇險。應徵的水手船工就不如東洋線那麼順利了。
“惜兒,我聽那幾家議論,這回不打算往平戶靠岸,想從太倉港出發往朝鮮的釜山港去。他們還說,回來時想到耽羅島靠岸,換幾匹馬回來。”
這回去朝鮮?
去朝鮮也成,那邊與衛朝的關係好,商家與商家交易,更和善些,比去倭國讓人放心。
耽羅,霍惜也知道,後世叫濟州島,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但現在還是朝鮮流放犯人和養馬地。
“你聽哪家說想去耽羅島換馬的?耽羅島是著名的養馬地不假,但跟我朝的馬匹交易,歷來都是朝貢,官方交易,私人商家想換,怕是挺難的。就算你們能換到馬匹,運回來,市舶司還能給咱留下?”
不都收繳了去?
去年朝廷以三萬匹絹,兩萬匹綿布,換回朝鮮一萬匹雜色馬,合馬價一匹是三匹絹兩匹綿布,合銀子差不多是二十兩銀子。
就算運回來,市舶司不收繳,一匹馬拉到牛馬市,估計能賣個大幾十一百兩,想賺回此次出海的成本,那得拉多少匹馬?
而且運了馬,佔了重量,那每一家還能再裝其他貨物了?
有點不划算。
“各家並不想做馬匹交易,就是覺得那邊的馬便宜,想買幾匹回來放自家裡用。”楊福說道。
留做自用?
現在軍馬缺得很,跟草原那邊正暗戳戳準備幹仗,不互市,馬匹買不到。高門大戶即便富裕的,家裡可能也沒一兩匹馬。也不是沒錢,就是買不到。
若見著坐著牛車出行的大戶人家,也別取笑,人家真不是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