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七八天,莊子裡緊著把兩百多石白糖練了出來。

楊福那邊也傳信回來,說各色綢緞瓷器,攢盒擺件飾品,絨花扇子準備了不少。加上自家的船,能裝滿三條船,霍惜便決定往松江再去一趟。

想著再過兩天就是中秋了,有些猶豫。

楊氏便說道:“咱一家人在一起,哪裡不能過節?何必耽誤兩天時間。”

霍二淮也說道:“上回那個番人挺好說話的,做生不如做熟,咱還是找他,萬一耽誤兩天,人家回國了怎麼辦?”

楊氏一聽便點頭:“對對,早些去早些回,念兒的假期都延了一次了,過了十五得回書塾了。”

霍惜這才想起,忙得都忘了那皮小子了。

假期都結束了,本來要送他回書塾,逢中秋又放三天假,便沒送他去,家裡也忙,還去給他延了一次假。

想起在莊子上瘋玩的小子,拍板:“娘,咱還是回城,過完中秋再去。這次你跟念兒就不跟我們一起去了。”

“啊,娘不跟你們一起去了?”

霍惜點頭:“娘一去留念兒一人在京城,他又得哭鼻子。還有馬上就是重陽節了,娘留在京師,也好收些螃蟹,咱今年多做些禿黃油出來,我要給人送禮。”

現在家裡也不缺禿黃油這份收入了,但還是年年做不少。多是送禮用了,留著自家吃不完的,也會賣上一些。

楊氏點頭:“行行,那娘和念兒留下。娘也不放心他一人留在京城,上次去湖州,咱沒帶他,把他委屈的,娘一想起他那樣就心疼,還想著這回帶他一起去松江。”

“他這段時間就瘋玩,天天在莊子裡不是摸魚就是爬坡上樹的,心都玩野了,別讓他跟了去了。”

“行行,娘留下看他寫大字。”

在莊子裡帶著鮑康和一眾小子到處摸魚粘知了的霍念,還不知他姐姐又要給他上籠頭了。

正拿著一支網兜,騎在鮑康的脖子上伸長了手去兜樹上的知了。

“高些,再高些,再高些……”

“哇,捉到了!一會烤來吃,可好吃了!”佃戶們的小子拍手直叫好。

霍念沒吃過知了,嚥著口水:“這能吃?”

“能,好吃著呢!”

“那行,一會咱烤來試試。”

“用油炸了更香!脆脆的。要是能裹了麵粉炸,更好吃!”

“那我一會回家找我娘要麵粉要油。咱再多找找……”

楊氏對霍唸的要求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皮小子拿了油和麵粉,帶著鮑康在外頭烤了一回知了,吃了幾個,覺得不像他們說的那樣好吃,就帶著鮑康回了家。

回到家一聽說姐姐不帶他去松江了,哇地一聲就哭了出來。

“哭什麼?不去書塾了?”霍惜瞪他。

霍念抽著鼻子:“我要和你們去松江。”

楊氏就哄他:“娘也不去,娘陪念兒留在家裡好不好?咱念兒要留下來讀書,方琦他們都回書塾了,你不回,到時跟不上,大家不笑話你嗎?”

霍念怕同窗笑話,又想跟著去松江:“咱們跟爹和姐姐去松江賣貨,攢錢買田,收租子不可以嗎?我可以跟爹一起捕漁,像以前一樣賣漁。”

“不行!”

霍惜喝制住了他。

皮小子,就是想偷懶。小小年紀不讀書不進學,光想著捕漁,攢錢買田收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