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你信你,成了吧。你哥成了親,你住哪?總不能還跟你哥一條船吧?”

“我跟我爹孃住唄。我娘說等過兩年我要說親了,也給我買一條船。”

楊福上下打量他,才多大,就想著說親了。又想著自己和他一樣大,忍不住打了個冷顫,悄悄往她姐那邊看了一眼。

沒事沒事,他姐現在心裡眼裡只有念兒和惜兒,不會想到他的。

很是鬆了口氣。

“你娘去年掙不少,不想著上岸?你娘不是心心念念要攢錢上岸買幾畝地,蓋一個大屋的嗎?”霍惜盤算著孫氏去年應該掙了些銀子。

多的不敢說,二三十兩還是有的。

他家兩條船,從淮安回來,就掙了不少,年前開了宵禁,兩條船又要了不少貨,早出晚歸的,從霍家拿的貨就不少,再加上孫氏的精明勁,定是從別處還拿了不少的貨。

買一兩畝地,再花十兩在鄉下蓋個泥坯房,應該是夠的。

“我娘之前也是這麼盤算的,但年底不是掙了錢嗎,我娘就說地裡一年都掙不上我家現在一個月掙的,就沒想著再上岸買田蓋屋的事。”

“你娘很聰明嘛。”霍惜覺得孫氏腦子挺好使的。

他家四個勞力,再娶一個兒媳婦,又是一個勞力。現在手裡那點錢要蓋屋要買田還要操辦婚事,手裡的錢買個兩畝地就頂天了。

一家四五口,一年打的糧還不夠填肚子的。

還不如維持現狀,一邊打漁一邊兼著在船上賣貨,四五個勞力,兩條船,等孫子生了,也許就能攢夠錢上岸了。

年節後,瓊花巷很是收了一波土產。楊氏想著霍二淮冒著大風雪餓著肚子回來,兩手空空,抱怨了兩句。

後來自己又想開了。和霍惜等人忙著賣貨的事。

天還冷著,漁獲少,桃葉渡的人便仍是過來瓊花巷拿貨去賣,學著霍二淮一邊賣貨,一邊在沿河村子做些迎來送往載客的生意。

漸漸的,訊息傳開,也有其餘的一些船家也找上門來。

現在有沈千重跑貨源,各色貨物也備得足,霍惜也沒區別對待,一樣給這些船家配了。結果一傳一十傳十,來瓊花巷要貨的船家越來越多。

沈千重跑細了腿。

霍惜又帶他去結識了霍忠,霍忠沒想到霍惜真的把生意做起來了。很是驚訝。

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有些不適合他們商號做的生意,也願意幫霍惜牽線搭橋,幫她找一些渠道和貨源。

霍惜對他很是大方,給足了他中人錢。

在碼頭,什麼南來北往的貨都有,什麼品相檔次都有。對於霍忠來說,不影響他商號的生意,又不耽誤他做活。只要是霍惜感興趣,他就幫著牽線搭橋。

也不過是順手的事。

後生可畏,他結實了一個小友,又得了好處,誰傻會把生意往外推?

沈千重那邊有人引路,路越走越順暢。一個人忙不過來,請示過霍惜,又招了兩個夥計帶在身邊。

霍惜不管,只讓他放手去做。沈千重捏著錢,又得了霍惜信任,全權放手讓他去發揮,做得越發如魚得水,越發盡心。

見沈千重在京師站穩了腳,“廣豐水”商號漸漸有了雛形,霍惜考慮了數日,把他找了來,要他幫著找個人。

------題外話------

晚點有第三更~我能說我想一個商號的名字想了一個下午嗎?一到起名字的環節我就頭禿。一本寫下來,要起幾十上百個名字,甚至更多,我字典都翻爛了。煩得我就想每個人都叫苗四九,謝初一,鄭三六算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