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私鹽販子(第2/3頁)
章節報錯
把一個酒簍裡的酒倒在竹杯竹筒裡,又把裝鹽的竹筒往酒簍裡放。一個酒簍不夠,又清出一個酒簍。
還餘下不少,又用油布裹了混到糧食裡。
“要是有人攔船檢視,這兩個酒簍就悄悄扔河裡。”霍惜吩咐道。
楊福嚇得直點頭。
聲音都打顫:“宮少爺,為什麼要送我們這些要命的東西啊?他看著不像壞人啊?”
“他應該只是覺得好玩。並不是想給我們添麻煩。”霍惜咬了咬牙。
哼,嚇到她爹和舅舅了。
安慰道:“咱一路船上還插著漕旗,應該不會有巡查官上船檢視貨物。沒事的。”希望是這樣。
這頭一年徵調漁船運送漕糧,說好了回空時若漁民夾帶貨物,會免除商品抽稅。
所以,應該不會有巡查官上來檢視,收稅的。
但霍惜還是提著心,又吩咐楊福把一些重要東西往艙底放。能藏一些是一些。
這宮子羿沒想到竟是個私鹽販子。
他上她家的船來看,應該不止好奇,難道想向漁戶進行私鹽販售?
私鹽販子?怪不得有些能耐,手裡還有那價值連城的龍涎香。
自古以來,販私鹽的,哪個家裡不是金山銀山堆的?敢揭竿起義入主金鑾殿的都好幾人。
就太祖建立衛朝初期,還和一個建立大周朝的私鹽販子劃江而治。
不過最後還是由太祖一統江南,再大一統。太祖雖不是販私鹽出身,但建朝初期,著實得了不少私鹽販子相助。
霍惜坐在船板上發呆,楊福忙忙碌碌藏東西,恨不得把一擔私鹽扔了,又捨不得,左右為難。霍二淮心不在焉划船。
船晃得霍惜腦子也是亂得很。
這一竹筒的鹽得有三四斤。兩竹筐,得有一百來斤,一石多重。
誰不知私鹽利大,能賺得盆滿缽滿呢。官鹽稅重,前朝末期,鹽價一度達到一石糧換一斤鹽的地步,到老百姓吃不起鹽的地步。
但太祖立朝,實行輕徭薄賦的國策,兩淮又是產鹽區,江南鹽價差不多維持在五斤糧抵一斤鹽的價格。
按現代的營養學來算,一個人一天要食六克到十克鹽,那她一家四口,一個月至少得食一斤半到兩斤鹽。
現在她家一個月花三四十文買鹽吃,還是吃得起的。但在不產鹽的地區,從鹽區運鹽過去,一路稅費加上運費,鹽價就不止五斤糧價了。
老百姓吃點鹽,還是不小的負擔。
如果官鹽二十五文一斤,私鹽只有十五六文,是官鹽的一半或是七八折的價,誰不想買私鹽?
老百姓攢一兩文錢哪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