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這麼看漢王遲早能當皇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好奇的看了一眼朱高熾問道。
有明一朝最大的爭端其實無非就是南北都城之爭了,這個爭端差不多持續了近百年。
到後世這個爭論其實都沒有停止過,完全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
一者認為應天只能作為割據王朝的都城,而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如果定都應天,北方就很有可能重新淪為異族統治,或者就是繼續會出現北方強藩,靖難之役、八王之亂就不能避免。
而另一批人則認為北京自然條件較差,經濟衰落,資源貧乏,朝廷,百官,大批駐軍和急劇增長的人口,所需物資都依賴幾千裡的水陸運輸供養,將為百姓增加異常沉重,且永無止盡的負擔。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造成國力和民力的長期,持續的無謂消耗。
而這個觀點的依據就是有明一朝,始終沒有擺脫“國困民窮”的狀況。
顯然朱高熾是站後者的,不過作為太子,身份上的關係,讓他無法明著去反對。
所以話裡也是充滿了對朱棣這個老子的無奈,辛酸,彷彿看到了一個不成器的父親不顧兒子反對在一意孤行般。
朱高熾聽到朱瞻基的話點了點頭:“修建一條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雖然在根本上依舊還是沒有解決問題,但是相比較而言,卻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耗,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頓了一下,朱高熾繼續道:“所以我這才找到了你師父,他是負責修建順天城的,要修建一條應天至順天的的水泥路,此事也得需要他這裡支援才是!”
朱瞻基聞言點點頭,有些理解了傻爹的想法。
不過他對這事其實並不是很在乎,遷都順天也好,定都應天也罷。
其實所謂的麻煩,也都是這個時代的侷限性問題罷了。
只要科技發展了起來了,什麼草原,馬背上的民族,還能擋的住一杆機關槍不成?
大軍朝發夕至,一切都會被碾壓成齏粉。
至於遷都順天,路途遙遠徒耗錢糧,那更不是問題了,鐵路,高速,海運,總有一款適合這個時代的。
實在不行不是還有東北平原嗎?
反正女真早晚是要絕種的,到時候遷都到了順天,把北大倉開發出來,還會怕沒糧食?
太子府前。
朱瞻基讓周忱安排的工匠已經早早地安排到位了。
一共二十人,按照朱瞻基的命令,不多不少。
看到朱高熾和朱瞻基這兩位太子太孫回來了,這些工匠急忙行禮。
朱高熾看了一眼,就不在關注了,對於這個兒子這些日子的各種事情他都基本已經習以為常,只要不是把奉天殿,乾清宮都拆了,他也懶得多問。
問多了都是淚,朱棣這位老爺子都親自發話了,皇宮院子隨便拆,內帑銀子隨便造。
他還能說什麼?
堂堂太子,活的不如一個太孫。
他感覺他是失敗的!
朱高熾離開,朱瞻基視線也就放到了這群工匠身上。
這些工匠自然不可能一直放在太子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