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正疑惑,這時車簾被人掀開一條縫,張懋的聲音就傳了進來:

“太孫殿下,前面有一群書生打起來了!”

“一群書生打起來了?”

朱瞻基聽到這話微微一愣,書生打架倒不是什麼稀罕事,他也見過不少,聽過不少。

朱瞻基興趣不大,就打算讓張懋直接繞一下離開。

張懋的解釋聲就再次傳來,聲音裡有幾分幸災樂禍的樣子道:

“太孫,是一群書生,在打一個!”

張懋話落,這時一道呵斥聲也傳來過來:

“於廷益,某念你剛從浙江至此,不明時局,也未曾看過報紙,對北伐之事多有誤會,某平日裡也佩服你的才華,今日某也不為難於你,只要你對我等低頭道歉,今天我等便放過你如何?”

隨著一道呵斥聲,聽到有人議論北伐和報紙,朱瞻基正準備讓張懋繞道離開的話,微微一頓,卡在了喉嚨裡。

隨即心中忍不住升起幾分好奇。

北伐之事,自從第一期報紙出來後,民間風向陡變,許多讀書人開始稱讚起了北伐之事。

甚至一些熱血的,早早便開始北上了,這幾日朱瞻基便聽到過錦衣衛的彙報,這些北上的讀書人雖然不多,但現在也差不多有幾百人了。

不過凡事都是相對的。

有人贊同北伐,自然依舊有人反對北伐。

特別是在贊同北伐的聲音愈演愈烈後,反對的聲音也漸漸開始多了起來。

朱瞻基對這些事情也有所耳聞,只是一直以來,並沒有太過在乎,不過倒是沒想到出來一趟,還反倒讓自己撞上了這麼一件事。

而且聽動靜,貌似還是反對的人吃了虧。

心裡也忍不住有些好奇,於是也就沒再讓張懋安排繞道,反而讓張懋把馬車驅趕到了一旁,坐在車上看起了熱鬧。

這裡離應天城不遠,來往的商賈,百姓,還有難民都不在少數。

看熱鬧的也不止朱瞻基一人,朱瞻基讓馬車停到一旁,倒也沒引來人注目,最多也就是有人好奇的看上一眼,然後見到也是看熱鬧的後,就不再關注。

反而更多的人,都在對這些讀書人指指點點:

“這書生說的在理,報紙我也看了,皇上北伐,那是為了讓大明更加安定,暴元之事才過去不過數十年,現如今瓦剌韃靼又在蠢蠢欲動,我倒是覺得皇上打的好。”

“可是打來打去的,最終苦的還不是老百姓嗎?今年本就許多地方受了災,這仗要是沒完沒了的打,何時才能有個太平日子啊?”

“你懂什麼?皇上不打,難不成還讓瓦剌和韃靼打我們不成?沒看到衍聖公他老人家都棄筆從戎了嗎?連聖人之家都要參軍北伐,北伐還能有錯?”

“這書生也太不知道好歹了,讀了聖賢書,卻不知道效仿聖賢之家,我看這書倒也白讀了!”

朱瞻基掀開馬車窗簾,聽到路人的議論聲,嘴角微微上揚。

報紙的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雖然現在報紙刊發不過幾期,但是其中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深了。

無論是讀書人也好,還是富商巨賈,甚至是平民百姓,達官貴人也罷,現在提到北伐時,每個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被元朝統治時的黑暗。

然後就是對衍聖公孔縉的討論。

谷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