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先天大袖飄飄,根本不似一位邪教教主,倒似是一位寬厚仁者。稽首一禮,說道:「本教孔文、初蘭兩位天師死在皇城,乃是神妙鬼王不顧身份,親自出手,此事自要有個交代!」勧

寧虛子道:「師道友來的正好,虞帝的所作所為想來你也清楚,我等正可聯手將其剷除!」

師先天淡淡笑道:「你昆墟派不是素來稱我平天道為邪教?你身為昆墟派長老,居然想與師某聯手,傳揚出去,不知要驚掉多少人的下巴!」

寧虛子道:「此界已臨末法,外有天魔窺視,內有虞帝勾結九幽鬼王,正是內憂外患!神妙鬼王畢竟是太乙級數,唯有我等聯手對付,才有幾分指望。大義當前,玄門邪教也不必分甚麼彼此了!」

師先天仰天一笑,道:「好一個大義當前!寧虛子道友不愧是昆墟派太上長老,只這一手舌燦蓮花的本事,師某便自愧不如!好!師某便答應與貴派聯手!只是事成之後,本教卻要執掌天下,統御百姓!」

鍾正陽望向寧虛子,寧虛子沉吟片刻,笑道:「只要師道友答應掌控社稷神器之後,能令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便是你做皇帝又有何妨!」

師先天肅容道:「本教自祖師創立以來,宗旨便是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至死無悔,寧虛子長老不必擔心!」

寧虛子道:「好!師道友有如此慈悲心腸,老道可帶崑玉掌教答應你!」勧

師先天目中閃過一絲喜意,道:「待得虞帝活祭大陣布成,便是出手之時!師某暫且告退!」帶了身後之人飛走。

鍾正陽道:「師尊,虞帝雖是無道,但師先天也非好人,將江山交給平天道這等邪教,只怕是禍非福!」

寧虛子嘆道:「為師又何嘗不知?還是那句話,外有天魔窺伺,此界已臨末法,掌教至尊都動了舉派搬場,前往域外的心思,這億萬生靈又帶不走,何妨讓給他平天道?」

鍾正陽亦是昆墟派高層,自知昆墟派搬場之事已忙活了數百年,只是崑玉掌教遲遲定不下心思,畢竟故土難離,偌大門戶飛往域外,干係太多太大,道:「倘若下定心思搬場,自是越快越好。」

寧虛子道:「掌教下不了決心,如之奈何。眼下尚無門派最先搬場,局面十分詭異,也不知大家都在等甚麼。不過無論搬場與否,殺虞帝這一場功德必定要到手!」

鍾正陽道:「虞帝倒行逆施,要殺他的高手非只一路,還要看誰人手段更高明瞭。」

寧虛子道:「我只擔心聖母教那一路!金蓮聖母最喜在末法之世傳教,聚攏信眾,定會與平天道對上,兩大邪教鬧了這些年,總算要分出個雌雄了!」勧

鍾正陽道:「聖母教有金蓮聖母鎮壓氣運,平天道只有一個師先天罷了,哪裡鬥得過?」

寧虛子道:「只要金蓮聖母不能分身降臨,平天道便能與聖母教在此界分庭抗禮,若是惹惱了金蓮聖母,舉手便可將平天道從此界抹去。」

鍾正陽皺眉道:「金蓮聖母乃先天之神,又何必非要四處傳道,收攏信力願力?」

寧虛子冷笑道:「金蓮聖母雖是先天神聖,但受制於香火神道,想要進窺上乘道果,便需廣納徒眾,聚斂無邊願力。那位聖母看似風光,其實如走鋼絲,足下便是無際深淵,未必及得上你我師徒逍遙自在呢!」

平天道在虞城亦有許多後手佈置,師先天帶了隨從在一座破舊道觀落腳,那隨從一身道氣,竟是待詔級數,距離長生也只一步之遙,正是平天道最後一位天王孫天韻。

此人功力比孔文之流更高一層,早已修成待詔,只待凝練仙氣,便可摘取長生道果。

師先天隨意打坐下來,孫天韻道:「道主,寧虛子如此好說話,畫了一張大餅,只怕不

甚妥當!」勧

師先天淡淡道:「不必管他,只要殺了虞帝,取了一番功德,昆墟派自會知難而退!」

孫天韻道:「孔文與初蘭兩位天師死於神妙鬼王之手,若那鬼王再度隔空出手……」

師先天道:「你還不知九幽世界出了大事,神妙鬼王再想出手,便要掂量掂量後果。再者要與虞帝為難之人多了去了,大家聯手混戰之下,未必便怕了神妙那廝!」

孫天韻搖了搖頭,只好也尋了一塊蒲團落座,忖道:「想我平天道道主之下有四天師、八大天王,何等威勢,一旦起兵,席捲各州府地,想不到區區數年功夫,不但八天王折損殆盡,連四天師都隕落了三位,難道是天亡我也?」

此時虞城內外已有不少修道人潛伏下來,這些人皆是玄魔兩道高手,修為不一,上至長生,下至法相,所在多有,皆是被虞帝擺設活祭大陣吸引而來。

如今內界之中修士分作兩股力量,一股趕奔極北之地,想要見識一番那玄武神獸的風采,瞧瞧有無便宜可佔。另一股則潛入虞城左近,窺探虞帝作為。

虞帝與九幽世界勾結之事,已非秘密,玄魔兩道態度不一,但暗流激盪之下,虞城內外已是山雨欲來。勧

皇宮之上已漸漸籠蓋了一層厚重陰雲,無數鬼物來來去去,往虞城各處飛去,在殷一統領之下,逐漸將活祭大陣佈置完成。

那一座大陣以皇宮為中樞,按四極八方星象之力描繪,將整座虞城包羅進去。這段時日以來,城中百姓有那心思靈敏的,已隱隱感覺不對,當即拖家帶口向城外遷徙。

他們也說不清究竟為何,只覺再待在城中,總是不好。但未出城門,已被官軍攔下,只說皇帝有命,不準出城。眾百姓不服,吵吵嚷嚷,沒個休止。

那些官兵蠻橫慣了,哪管百姓死活?一言不合便用刀槍鎮壓,釀出流血之事,眾百姓亦是群起反抗,不過幾日之間,虞城上下已是烽煙四起,百姓與官軍連連毆鬥,大有收攝不住之意。

虞帝在皇宮之中,自是瞭如指掌,根本不在意百姓傷亡,而是來至大殿之前一片空地之上,此時其上已然修築成一座恢弘土壇,殷一正立身壇上,抬首望天,觀摩天時。

那土壇高有九丈九尺九寸九分,四四方方,周遭更有九十九步之遠,共分九層,每一層四角皆插四色旗幡,幡高九尺九寸九分,上繪四種厲鬼之形,其中便有天鬼一族。此四種厲鬼乃是九幽世界之中執掌虛空之力的鬼道神明,正可借其掌控虛空之能,拉進阿鼻地獄與陽間之間的距離。

此壇形制與修築之法,皆傳自神妙鬼王,乃是鬼道神通之集大成者,專為煉製虛空神通而設,就算其他三位鬼王都未掌握這等神通道法。勧

神妙鬼王為了煉化陽間本源,準備多年,這一座法壇便是其中之一。此刻拿將出來,正合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