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385 《楞嚴咒》伏魔(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此亦是應有之意,若誰人因此同情天魔,那可真是腦子有坑。域外天魔壞人道行,阻人成道,將人煉成天魔眷屬之時,可不曾有絲毫慈悲之意,受了佛法度化,正是新生之始,亦有機緣證就正果,正是大大的好事。
戚澤心頭有數,真如佛性遁出五十陰魔圖之外,將手一招,那捲寶圖便被收入九層浮屠之中。
羅海忍了又忍,終於忍耐不住,問道:「戚師,弟子方才聞聽圖中有誦咒之聲傳來,此咒微妙不可思議,急欲修習,不知戚師可否傳授?
戚澤笑道:「其實當年對付萬乘龍君之時,我便曾誦讀此咒,你既然要學,那便傳你,佛法之道,自是修行的人越多越好!」
羅海復又五體投地,說道:「多謝戚師傳法!」心頭有聞法之喜盈蕩,自從結識這位的「戚師」以來,獲益良多,無論經咒,所傳皆是極為玄妙,乃是佛陀所說正法,連寺中住持長老都讚不絕口,難得又能學到一門佛咒,這等機緣自是不能輕易錯過。
戚澤道:「此咒乃《楞嚴咒》,又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乃釋迦牟尼佛所傳。只要此咒不滅,佛法正法便不滅,今日傳汝,汝當好自誦持,必有進益!」
羅海一驚,料不到這部《楞嚴咒》在佛門竟有如斯地位,立時雙膝跪倒,合十拜道:「請戚師傳授弟子此咒!」
戚澤便自咒文第一句傳起,他所傳者乃梵文一部,羅海和尚只聞聽一句,便問道:「此咒咒音似與本界語言不同。」
戚澤道:「佛法微妙甚深,眾生根器稟賦不同,十方佛陀為眾生說法,便因地化生,便宜行事,乃是為眾生及早開悟罷了。」遂傳了前三段咒文。
又說道:「此咒威力太大,制諸外道,降服一切魔頭,乃佛門根本,以我境界,也不過能持誦前三段而已,便先盡數傳你,待得我修為增長,再將餘下咒文傳授!」
羅海和尚聞聽此咒,心下歡喜,默誦之間,佛光激盪,只覺身心一洗,頗有天朗氣清之感,似乎宿世因果與孽緣盡數斬斷,得證無上般若境界,喜道:「弟子謝過戚師傳法之恩!」
戚澤道:「說甚麼恩情,俱是一場虛幻,不必再提。你若能從此
咒之中悟得甚深佛理,修為精進,才不枉我傳法一場!」
羅海和尚再拜而受,只覺那咒文著實神通廣大,只持誦一遍,體內《大輪金剛陀羅尼》修為便隱隱生出共鳴之意,忖道:「戚師所傳,果然皆是佛門正法,闡述深妙佛理,不然焉能與《大輪金剛陀羅尼》生出共鳴?不過《金剛經》也好,《楞嚴咒》也罷,皆不曾聽聞,似乎定覺如來並未傳授此法,戚師究竟從何處得來這等傳承?難道當真是佛陀夢中說法?」
戚澤傳罷咒文,便令羅海自去修習,他也盼望羅海能從《楞嚴咒》中悟透玄機,修為更上層樓,更多出一位幫手。本以為虞朝之事如反掌之易,但虞帝竟與九幽世界鬼王勾結,想要將其推翻,便是難上加難,倘若羅海更進一步,至少對付虞帝的把握也更大了些。
至於窺性大師所說,若是虞帝召喚了九幽世界鬼王,大菩提寺便親自出手,此言雖真,卻不能指望,還是自家修為提升,能直接將虞帝鎮壓的好。
羅海和尚修習《楞嚴咒》,已然全身心投入,根本不知身外之事。戚澤見他不由自主現了腦後佛光,佛光之中又有一尊金剛法身盤膝而坐,載沉載浮。
戚澤一笑之間,用手一指,已將羅海也收入九層浮屠之中。羅海乃是法相級數,若非自願又或是修行正急,戚澤那點法力根本動搖不得。
戚澤收了羅海和尚,便縱起佛光,往幽州方向而去。
他入虞城之時,尚是深秋,如今數月過去,已然春暖花開,進到初春季節,一路行來,在佛光之上玩賞沿途光景,倒也十分愜意。不過他卻無心欣賞,鎮北王一死,幽州定然大亂,柳觀白與宮處之兩個定然彈壓不住,還需儘快趕去才是。
鎮北王暴斃,背後定有黑手,究竟是平天道還是聖母教,還說不清楚。不知怎的,戚澤思索之間,腦海之中竟而閃過一人,正是鎮北王妃,傳說鎮北王與王妃相愛之極,伉儷情深,不然也不會出重賞聘請高人為王妃解除蠱毒。
戚澤想到那鎮北王妃,只覺其人十分神秘,當年為其驅除蠱毒之時,只是匆匆一見,不知鎮北王一死,那位王妃下場如何。從鎮北王妃又想到趙靈菡,其化身為慕容清,潛伏幽州多時,定有許多後手,不知鎮北王之死可是與其有關。
戚澤一面盤算,一面加緊趕路,幽州距離中州太過遙遠,總要許多日子才能趕至,佛光在六識法力催動之下,比玄音劍訣劍遁還要快上一線,饒是如此,戚澤也足足用去數月功夫,才從中州趕至幽州。
一入幽州地界,戚澤自半空之上遙望各座城池,已見處處烽煙,有聖母教與到平天道兩路叛軍四面攻打,皆欲趁鎮北王新死之時,多撈些好處。
偏生朝廷早將一干守軍抽調回去,連該有的軍餉都再不曾發放,幽州兵將全無鬥志,被聖母教與平天道兩路叛軍聯手夾攻,登時節節敗退,偌大幽州,自鎮北王一死,已然重陷戰亂之中,累的百姓四面逃離,又是一副無盡慘相。
戚澤又是難過又是憤怒,直撲幽州城而去,到得城池上空,見城中無數兵士正自調動,頗有章法,看來鎮北王雖死,手下猶有大將,深通兵法,組織軍隊,抵抗兩路邪教叛軍攻勢。
戚澤不知柳觀白與宮處之落腳何處,方要按落佛光,便見一道光華自城中飛出,看地方正是慕容世家府上。那光華轉眼攔住戚澤,內中現出一位英武女修,喝道:「哪路和尚,前來窺探幽州城!」
戚澤一見,卻是熟人,正是大天罡門長老亢元芹,當下現了圓信之形,笑道:「原來是亢前輩!當年幽州城外一別,承蒙前輩照拂,此恩此德,小僧不敢或忘!」
亢元芹依舊是一派英姿颯爽的模樣,見了戚澤面容,略一思忖,驚道:「你是當年那小和尚?數年不見,怎得你之修為如
此精進!」當初戚澤化身圓信和尚,也不過是個小輩罷了,修為淺薄,亢元芹雖是女子,性子粗豪,才會與他結交,換了其他門派高手,只怕對戚澤根本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