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絕路(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寧得時代有多少資產,我可以溢價150%收購你們公司,或者你們公司以入股形式併入鋰電池公司,我看中的是你們這個團隊,你們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來。”沐陽丟擲橄欖枝,鋰電池技術價值多少錢,會另外計算,星海集團會以鋰電池技術入股鋰電池公司。
它不是星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是控股子公司,財務和人事完全獨立,星海集團的人事部也不干涉控股公司的人事權。
那麼,帶上三元鋰電池技術,鋰電池公司價值就不止一百億元。
目前的寧得時代剛成立幾個月時間,也不值什麼錢。
按照歷史,寧得時代的第一個訂單來自華辰寶馬,還是客戶主動找上門來,為純電動汽車之諾1E尋找電池製造商,但訂單量極少,不足一千萬元。
寧得時代與華辰寶馬公司合作成立100多人電池聯合開發團隊,如果加入星海集團,這根本不是問題,都有現成的產品了。
如果華辰寶馬公司知道星海集團的三元鋰電池之後,有可能會取消與寧得時代的合作,直接買現成的不好嗎,瞎折騰。
到了歷史的2014年,寧得時代營收才達到8.67億元。
曾群聞言,想不到會這樣,非常驚訝沐陽的邀請。
他和團隊創立的新能源公司,雖然被島國公司以1億美金收購,之前不斷地融資,他和團隊的股份太少了,拿到的錢當然也不多。
星海集團溢價150%收購寧德時代,七千五百萬就足夠了,那根本佔不了對方公司多少股份。
曾群思索了下,恭敬說道:“沐先生就這麼信任我,把一家上百億的公司交給我負責?我們只是第一次見面而已。”
“實際上,我們進入鋰電池行業,對所有涉及鋰電池的競爭對手都有了解,所以對你也有一些瞭解,只是沒親眼見過你而已。”沐陽如實說道,的確如此,並不是前世的瞭解。
沐陽前世並不瞭解曾群,只知道寧得時代很牛比,股價很高。
這一世,星海集團在準備研發鋰電池時,戰略部門就把這些競爭對手的資料給沐陽過目,沐陽才回憶起前世的一些記憶。
沐陽接著說:“我看好汽車鋰電池的未來,按照每一億元1%股份價格,你們可以入股1%股份,錢不夠我可以借,而且不管未來融資多少,在上市之前,這個1%的股份不會被稀釋;
根據公司經營情況,每年獲得年終分紅,這個具體再談,會有相應的對賭協議。
入股比例看上去不多,但這家公司的體量會非常大,我認為它未來不低於一萬億元。”
“一萬億元!”
曾群咂舌了下,難以置信。
但仔細計算一下,開始就投資上百億元,等基本盤做好後,再融資上百億元,那這家公司就是幾百億的規模。
如果年利潤超過百億元,上市之後,還真有可能達到沐陽所說的一萬億元的規模。
1%的原始股份那就顯得非常值錢了,而且沐陽也說了,不管融資多少,他們的股份不會被稀釋,也就是相當於白給他們錢。
如果融資一百億,那就相當於白給他們一億元,這點就非常有誘惑了。
不過,曾群更加看重的是管理許可權,現在沐陽願意放開許可權,那寄人籬下也沒有什麼不好了,況且背靠大樹好乘涼。
“謝謝沐先生,寧得時代不是我一個人的公司,我需要和合夥人商量一下。”曾群還有兩個重要合夥人,股份可不少。
沐陽點頭:“可以,時間比較急,我給你們三天的時間考慮,車展期間,我都在申城。”
曾群和沐陽客套了下,然後回酒店,立刻打電話給兩個合夥人黃霖和李評,把情況講清楚。
第二天,他的兩個合夥人坐飛機來到申城,三人見面後再次商談,談了許久。
“哎,如果我們不同意的話,公司在三元鋰電池上面,根本沒有活路走了。”黃霖嘆道。
“沒法,我們根本沒法抗拒,我不怕資本,最怕的就是星海集團的技術太變態了,我們的三元鋰電池還在實驗室裡,和華辰寶馬討論了這麼久還沒定型,人家的已經形成產品了,而且技術太先進了。
如果我們在三元鋰電池這條路上繼續走,估計繞不開星海集團的技術專利,沐先生也拒絕了我們的專利授權要求,人家是想壟斷這個市場。”曾群苦笑解釋,“說實話,沐先生的想法,比我們建立公司的初衷更加狂,但人家的確有這個實力去實現。”
“我沒什麼意見,背靠大樹好乘涼,人家也看得起我們了,把那麼大的公司給我們負責,也給入股機會,雖然比例看上去有點少,但規模在那呢,星海集團不缺技術,更不缺少資金。不過,最終還是看老曾你的意見吧。”另一個合作人李評說道。
黃霜表態:“那我也沒什麼意見,不同意入股,我們還能怎麼辦,公司繼續搞下去就是瞎折騰了,我們的投資要打水漂了。”
曾群看兩個合夥人同意,略思索說:“那好吧,我也沒意見,明天我們一起找沐先生約談。接下來,我們談談一些細節問題。”
三人商量了許久,強調一起共進退。
車展第四天,曾群等三人約見沐陽,共同商量合作。
沐陽和三人商量了接近兩個小時,最終談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