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你們別曲解,我可不想背這個黑鍋!(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種沒心沒肺的錢,沐陽不想賺。
等悍馬EV正式上市之後,沐陽會嚴肅要求公司的銷售員不得誇大輔助駕駛功能,甚至要求在說明書上強調自動駕駛系統僅是輔助功能。
哪怕到了2022年,世界自動駕駛儀的最先進水平還處於第三到第四的階段,而且還是實驗室階段。
沐陽這一個申明,得到粉絲們的強烈支援,讚揚沐陽,批評、咒罵不良心媒體誤導大眾。
讚揚星海集團是一家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起得很表率作用。
……
申城國際車展屬於A級車展,要進行7天時間。
自星海集團新車釋出會結束後,媒體瘋狂報道悍馬EV,再加上星海集團放出的軟文繼續發酵,星海集團的展區越來越熱鬧,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沐陽再去湊熱鬧的話,那就是火上澆油。
沐陽原本打算第二天去車展溜達一圈,觀察其他品牌車子,最終放棄了原計劃,下午兩點鐘,他約上喆利集團李舒福,兩人找個安靜的茶館喝茶聊天。
李舒福抿了一口茶,樂悠悠地說:“昨天看到王船福了,看他站在你們車展邊上很長時間,跟他聊了一聊,當時他心情很納悶,估計他昨晚都沒睡好。”
“李總,這個可不怪我呀,也許是王總最近食慾不振,睡眠質量差。”
“呵呵,說實話,我以前很不看好電動車的發展,但看到你們的樣車和測試影片,我改變了觀念,我覺得你的理念非常領先,我想聽一聽你的意見。”李舒福比較驚訝星海集團的三元鋰電池技術,在單個電池的容量密度上,已經是當前主流技術水平的1.7倍,加上優異的電池包結構設計,那就達到2倍。
星海集團公開的電池效能中的各種效能和各種測試標準,反映出他們的技術水平的確達到了世界第一,除非他們造假,但一般車企不會這麼做,他相信沐陽不會搞那些自欺欺人的手段,有損公司聲譽。
“我的意見不一定準確,我們都是在摸石子過河。”沐陽說話有保留,不過,他也希望國產汽車崛起。
星海集團不會生產中低端車新能源車,要做只做高階品牌。
那麼,星海集團的發明技術肯定要授予給像喆利集團這樣的國產汽車企業,幫助他們發展國產汽車。
而且,國內新能源車的發展,星海集團要做好帶頭作用,但光靠星海集團是不行的。
就比如公共充電樁,星海集團不可能砸錢去搞,只是國內電動車數量達到一定的級數,這些基礎建設才能快速發展。
沐陽說:“李總,我看好新能源車的未來,我之前公開說過,十年內,新能源車市場佔有率達到20%,15年內,就有可能達到50%,現在我們解決了核心問題,如果普及的話,可以加快這個進度!”
“嘶,你這麼看好,按照今年我國的乘用車預期1500萬輛,那就是三百萬輛了,這市場蛋糕的確很大。”李舒福有些驚訝沐陽的判斷。
沐陽說道:“我們國家在汽油車技術被卡的地方很多,每年給老外的專利費可不少,新能源車是國家可以彎道超車的切入點,國家會大力支援,況且,新能源車也是發展趨勢。等悍馬EV上市後,從市場反饋看,你就知道我沒判斷錯。”
喆利集團佈局新能源車比較晚,到了2019年才出新能源車。
“我們也看好新能源車的發展,但沒有你那麼樂觀,之前很猶豫,覺得佈局太早了,但看到你們已經出樣車了,再看看車展上觀眾對新能源車非常期待,感覺風口來了。”
“我們星海集團只做高階品牌新能源車,對中低端市場沒有興趣。三元鋰電池是個非常寬闊的市場,我們星海集團吞不下這個大蛋糕,我們需要合作伙伴。”沐陽表明有合作意願。
星海集團不會生產鋰電池,生產鋰電池需要大量的鋰礦資源,需要搶佔資源,太積壓流動資金,這是沐陽不願意做的,吃力不討好;
另一方面,要想國內車企使用星海集團的鋰電池技術,形成統一的新能源車和電池標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家抱團,有共同利益。
這個共同利益,那就是鋰電池。
沐陽打算召集國內各車企,共同投資鋰電池,而星海集團出電池技術和生產線。
鋰電池發展需要資金,大家也出不了多少錢,頂多一百個億,但想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百來個億是遠遠不夠的,那就是把鋰電池上市,圈錢佔資源,那就能在世界擁有話語權。
至於讓誰來負責三元鋰電池,沐陽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李舒福聞言,他相信沐陽的話,他知道星海集團營收達到384億元,稅前利潤就達到恐怖的260億元,不說在國內,在世界也是絕對的恐怖利潤率。
沐陽說不進中低端新能源車,那真的看不上那點利潤,而且與星海集團的戰略衝突。
李舒福知道,合作機會來了,沐陽已經把橄欖枝丟擲來,如果他不主動求人,那他就失去這個機會。
“沐總,說說看,如何合作?我們進場需要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