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智慧城市將於7月1日第二期樓盤開啟開盤申購號公告,訊息傳出不久之後,整個樓市就像炸開了鍋一樣,不少房地產媒體也紛紛報道此次認籌活動。

自去年第一期開盤以來,已經超過三分之一業主搬進新房入住,不少業主還在裝修過程中。

房價不低於每平十萬元,不到兩天就搶完申購號,十個樓盤平均預售99%以上。

智慧城市各商家已經入駐,已經成為比西湖更加火爆的景點,每天外地和國外旅客湧進來,體驗智慧城市智慧。

在城市地表下,建設有四通八達的智慧物流通道,在商業中心,有一條街路面就是鋼化玻璃,可以看得到那些智慧物流箱在軌道上快速滑行,周圍很多民眾觀看並拍照,驚呼聲不斷,已經成為h城一處網紅熱點。

智慧城市便捷的智慧生活已經得到業主的讚美,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錢包裡的錢減少得更快了。

第二期總共有三萬多套住宅,公佈的價格比第一期略貴5%,主要是各樓盤位置更靠中心位置。

幾天後,7月1日。申購開始,智慧城市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一次公司準備了更多臨時工作人員。

意向購買的民眾很早就去排隊,相比第一期,少了許多觀眾,基本是潛在買家。

有些人已經排隊等候了六七個小時,甚至是昨天晚上吃過飯之後就趕來排隊的,和周圍的排隊買家打了一個晚上的牌,一邊打牌一邊傾訴此次買房的期望。

“我也認準這個樓盤了,也沒時間去看另外一個樓盤了,看看現場這麼多人排隊,換個樓盤,到時候能擠進去才怪。”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次搶申購卻是決定他們未來起居環境的重大選擇,光從宣傳海報去判斷,不一定選得合適。

買房就是這樣,有一點賭博成分。

“搶到就行,該看了也看了。要是搖號運氣差的話,還是搶不到,去年搖號太倒黴了。”

“那我比你好一些,原以為沒那麼火的,想著第二天再去,結果排不上隊了,沒搶到申購號。”

“希望大家都能搖號得到滿意的房子,還是做鄰居,有空一起打打牌。”由於智慧城市的規定,不能幫排隊,也不發放排隊號,這些淨資產上千萬的富豪們在排隊,不少是公司的高層。

這種煎熬他們是第一次體驗到。但為了能夠搶到一套房,只能低下平時在公司裡高高在上的姿態,老實排隊。

大家看到排隊申購的排隊人潮時,也明白到想搶到房子,不提前來排隊真不行,也紛紛告訴打算購買房子還沒來的朋友

“現場排隊上千人呀,你白天再來的話,估計搶不到號哦。”

“臥靠,怎麼那麼多人,都瘋了呀。”

“大家都看好,都不是傻子,熬一個晚上,等兩三年後再轉手,說不定多賺幾百萬。或者自己住,也很不錯的。”

“好的,那我趕緊過來。”早上八點鐘時,各樓盤負責人得到公司的通知,提前開門。

樓盤現場,人們的興奮情緒和焦急心情都可見一斑。剛剛開盤,很多客戶就先交意向金拿到申購號,然後再看房。

按照目前這個火爆情況,到另外一個樓盤有可能搶不到申購號。現場銷售人員則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給客戶答疑解惑,講解房型、戶型、朝向等細節問題,並帶領客戶參觀展示區。

效率更快,當天就申購完了。計劃十天後網上搖號,但已經可以預見,預售肯定又大火,這一次可能有6000億元入賬。

加上第一期的5500億元,總共就達到了15萬億元了。按照這種情況,銷售第三期就能完全收回所有投資成本,光賣房子就賺回差不多一倍投資,那些最初投資智慧城市的股東,睡覺都是笑著睡。

而那些不太看好智慧城市的投資機構,有些後悔當初沒多投資基本不投資,像李家城就是,開始就不太看好,就意思一下一個億,只為討好沐陽這層關係而已。

第一期智慧城市銷售結束時,李家城就感嘆了:“凡是我們不看好的,人家偏偏火起來,這些年錯過了好多次壯大資本的機會,哎,想當年呀,我應該親自去迎接沐陽的。”感嘆完之後,警示自己兩個兒子不能小覷任何不起的眼,說不定未來自己高攀不起。

現在就是了,自己貼臉上去,人家還不理睬。國內各房地產公司高層看著星海集團這種騷操作,只能興嘆:什麼時候我們的樓盤也能像他們那樣,星海集團乾脆只做房地產算了,還是比較賺錢。

剛過兩天,沐陽就宣佈:“計劃7月15日7月25日招收7名學生,從去年和今年各省高考成績前一百名和保送生中錄取……”他這剛公佈沒多久,符合報考條件的學生激動的情緒立刻湧上心頭,讓他們興奮不已。

他們有很多學生期待成為沐陽的學生,哪怕知道希望渺茫,但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會努力爭取。

“我要成為沐陽的學生!”

“我一定要!”這種強烈的願望是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

從沐陽的學生所獲成就來看,他的幾個學生,特別是冷涵和金偉,光sci一二區論文就不下二十篇,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組織舉辦的學術會議並做會議發言,各種榮譽都不少,已經在星海集團獨立承擔科研專案兩三年了。

“老師不僅傳授了我們豐富的學術知識,還指導我們進行科研實踐,培養了我們紮實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除了學術上的支援,老師還關心我們的生活,幫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讓我們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溫暖和關懷。這種師生關係,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有勇氣和信心,也更有動力去追求更高的成就。”第三屆學生楚韻接受媒體記者採訪說談到老師。

“能說一下你目前從事的科研專案嗎?”記者問道。

“這個真不方便說,但我可以透露的是,我們從事的都是前沿科技,這也是我們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希望我們能夠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楚韻笑了笑回道,她的師兄師姐都在忙著搞科研,不想接受媒體採訪,就讓她來露面一下,也是為老師做下宣傳。

“那能否可以透露一下,你們的師兄姐冷涵和金偉,他們目前的科研水平處於什麼程度?”

“我覺得吧,深不見底。我大概說一下,老師輔助我們,可以讓我們比同學掌握知識的效率要快許多倍。大學一年半,要求掌握完大學本科四年知識;第三年內,要求掌握完研究生知識,而且要求是至少兩個方向。其實,在我們老師底下學習,可以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接觸到星海集團最先進的科研裝置和工藝技術等等,這是在其它地方接觸不到的,這也是我們成長非常快的原因之一。”楚韻大概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