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同學把照片發到他郵箱,註明地點和店名。

沐陽看著一堆報告,手壓了下,感覺很厚,這裡面都是他們的心血,看到大家都在看他,鄭重地說:“行吧,大家辛苦了,我先讓人看完評估,過幾天把後續的錢補發。

是否有獎勵,能獎勵多少,不是看我們之間的同學交情,而是看專家的評估,我不參與。

所以,對獎勵,我不希望你們有過高的期望,最後罵我摳門,也不要拿來對比。

沒獎勵,並不代表你的東西不值錢,而是不適用而已。

拿到獎勵,也並不代表你的東西就很值錢。”

沐陽把醜話說在前面,免得到時候有些同學覺得不公平,埋怨他。也沒說評估人是他,若是拿錢少就不會埋怨到他。

“沐老大說的對,並不是誰寫得多,就能拿獎勵。獎勵要看未來能給沐陽創造多大的利潤,是否有幫助。”

“希望我的報告能合格,有一千塊就不錯了,沒指望獎勵。”

同學們紛紛表態,表示理解。

班裡同學知道他開了一家機械公司,想去看一看。

沐陽沒拒絕,但說得過段時間,最近他沒時間招待,說明如果去的話,最好組團去。

又是兩天後,沐陽看完並匯總好班裡同學提交上來的報告。

總體來說,同學們的報告寫得一般,但內容真實,他看完才瞭解各城市的茶飲市場情況,與網上的調查報告有很大的出入,主要是網上的報告發表較早,資料可能有作假。

其中有十來份報告有價值,甚至有三份報告,附有配方,除了圖片外,附有製造工藝過程,細到用什麼原材料,量多少,甚至原材料從哪裡採購,還有用什麼裝置加工,什麼品牌的裝置,都註明清楚。

接下來,他就有些發愁了,為發多少錢合適而發愁。

在某天下午最後一節課後,沐陽宣佈發錢。

同學們聽到發錢,能拿到錢的歡呼起來,也有些忐忑。

沐陽看著裡外圍成三圈的同學,不動聲色從揹包裡拿出兩沓百元紙幣,拍了下桌子喊道:“來來來,點到名的,過來領尾款!

拿得少的,不要太計較;

拿得多的,也不要嘚瑟,不要張揚,自己偷偷樂就行了。”

“喲呼,發錢了!”

參與調查的同學看到兩沓百元紙幣,歡呼聲更高。

沐陽每喊一個名字,抽出錢,讓簽字拿錢。

一會後,很快領完錢。

最少能拿到六百元,最多的三千塊。

上學期答應一千元的茶飲調查費,一共21名同學參加,年前籤協議,沐陽先給了五百塊,還有五百塊尚未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