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三官大道(第1/3頁)
章節報錯
真正的一步登天。
“對了,你對於九難真人的境界有什麼感受?”
李長青追問道。
他最開始讓敖嶽不要急著突破,一方面是他自己諸多修行還沒有圓滿,有進步的空間,化形是關鍵中的關鍵,近乎普通修行者決定自身道途。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己當時還沒有找到第四重樓之上的修行法。
如今有《坎源水經注》和《救難感應經》,其中分別記載了妙法,讓第四重樓九難真人避劫。
其中坎源水經注記載的是《水脈增養法》,選擇天地水脈,以自身道行反補水脈,水脈增長三倍,歸還欠天地的靈氣機緣,自身也就順理脫難,步入第五重樓。
救難感應經記載的是《普度四方法》,凝聚一尊外道神祇之身,尋聲感應,救難四方,反補得到的人道功德抵消自身靈氣機緣,同樣也脫難而出,步入第五重樓的妙境。
敖嶽輕笑一聲,“老師難道忘了水官大帝的主要神職了嗎?”
“水官解厄······難道說你沒有九難困擾,可以直接進入第五重樓?”
李長青驚詫地問道。
“也不是沒有九難的困擾。”
敖嶽思考了一下說道,“九難雖然是劫難,但是本身也是修行的一種過程,在陰神真人之時,修行者就已經凝聚真意,編織法理,最終天人交感,形成紫府。”
“紫府就像是一座熔爐,幫助陰神真人收攝三魂七魄,再以日月精華鍛造,最終成就陽神。”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修行者一來虧欠天地機緣靈氣,需要償還來彌補因果,二來其實對於天地大道的理解還侷限於以個體的角度審視,難以全面,自然難以更進一步。”
“《坎源水經注》和《救難感應經》的脫難方法,與其說是幫助個人脫難,不如說是讓修行者脫離個體的思維侷限,以水脈,人道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天地。”
“就以水脈增長舉例,並不是說讓這條河流增長三倍,就是水脈增長三倍,那樣反而會激發洪澇,引動一系列災厄,有過無功,真正的水脈增長,是與周圍天地的一種融合互補,更加利於萬物生長。”
李長青仔細聽著敖嶽說出自身感悟,果然不愧是三官大道,對於命數,因果,解難,救厄的理解遠遠超過其他人。
恐怕很多九難真人苦修半輩子,才發現自己之前的道路完全走錯了。
“至於我自身,因果來源於龍虎山,武當山,青羊宮,地壇,福德山五地氣運,災劫也自然因五地而生,不過······”
敖嶽一副撿到便宜的笑容,“除非這五地都大劫臨身,以我現在觀察到的,這五地氣運綿長,難以計數,我順勢自然也不會被劫數惦記上,就是償還因果的時間長了一點罷了。”
“甚至不用像其他九難真人一樣,只能躲在一地,擔心稍微出行,就會引起因果糾纏,生成劫難。”
這是傍上大腿了。
李長青思考著自己以後進入九難真人境界,也要學著敖嶽的方法,償還因果時間長一點對於九難真人而言危害遠遠若於劫難本身。
“至於神通方面,我一出生就是陽神凝聚,本身也算半步九難,如今圓滿之後,最主要就是三官之道和具體的風澤神職,攻伐神通方面,藉助這枚正五品神印,在此地我可以激起人風之劫,就算是一般的第五重樓真人也需要敬而遠之。”
“人風劫?”李長青立馬聯想到了三災,“和三災有關?”
《坎源水經注》和《救難感應經》畢竟是兩位鬼仙所寫,所以第四重樓之後並沒有詳細描述第五重樓的修行,而是轉向鬼仙之道的修行。
“嗯。”敖嶽鄭重地點頭,“三災乃是天雷,地火,人風,天雷乃元氣變化之劫,地火乃真靈動盪之劫,人風乃因果糾纏之劫。”
“那離開這裡呢?”李長青詢問道,敖嶽本身的實力關乎到他在燕赤霞世界那邊的動作。
敖嶽也知曉自己的老師能夠穿梭他界,思考了一下,微微搖頭,“雖然三官之道應該貫穿諸天,但是我激起的人風劫主要還是靠著龍虎山五地的因果氣運,若是在其他世界,恐怕力有不逮,大體上略微弱於第五重樓的修行者。”
他根本沒有和第四重樓的九難真人作比較,因為根據自己得到的修行法,那方世界的第四重樓九難真人幾乎都難以出手,全部本事用在避劫之上。
“等會兒去試試就知道了。”李長青沒有在這上面過多糾結。
“對了,老師,我剛剛收攝到一魂魄,請老師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