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巖來援(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沒多久,多爾袞便看見前面的八旗軍慌亂起來,甚至有許多掉轉馬頭,朝自己跑了過來。
而跟在這些敗退的八旗軍背後的,是數千旗幟鮮明,盔甲明亮的大隊騎兵!
多爾袞匆忙下令結陣,但一切都已經為時已晚,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八旗軍被鋼鐵洪流般的重甲騎士撕開了一條口子,殺得毫無還手之力。
多爾袞不願接受這一事實,他憤怒地抽出馬刀,想要迎面上前交戰。幸好身旁的親兵拉住了他。
“攝政王,大勢已去,趕緊撤吧!”羅洛宏勸道。
多爾袞仍有不甘,但望著四散奔逃的清軍,長嘆一聲,道:“罷了,且先撤退,再圖大計。”
說完,一代雄主多爾袞,在親兵的拼死護衛下,突圍向東逃竄而去。
突然趕到的,是李自成帳下大將李巖。李自成得知多爾袞進攻明軍後,便立即下令讓李巖率領五千精騎前往尋找戰機,自己也點起大軍向清軍發起了攻擊。
由於清軍沒能速戰速決,把閃電戰打成了拉鋸戰,因此給了順軍趕到的時間。
李自成給李巖的命令是待明清兩軍兩敗俱傷之際,再出擊撿漏。但當李巖看到清軍向百姓揮舞起屠刀之時,便果斷地下令出擊了。
對於有些人來說,民族大義高於一切。
清軍雖然兵敗,但不得不說,八旗軍的素質確實堪稱當世頂尖。他們在撤退時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戰鬥力,不至於潰敗。
李巖追擊了一陣後,便因為自己的兵力不足而撤了回來。
這一戰,清軍十餘萬人,折損近半。其中炮灰兵幾乎全滅,四萬八旗軍也死了一萬多人,漢軍旗出動了五千餘人,回來的不到三千。
可以說是大清立國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敗。
戰後,明軍主動給李巖提供了糧草和補給,並開城相迎。
李巖欣然接受,並且光明磊落地進城和明軍共飲,一時間,明順兩軍計程車卒,彷彿兄弟般在一起吃飯、交談。
之所以如此放心明軍,是因為李巖看到了這支明軍為百姓拼死作戰的身影。
他相信,這樣一支部隊,是絕對不會背信棄義,違背明順雙方的和談偷襲自己的。
明順兩軍的高層各自落座後,原味饅頭拱手道:“昨夜多虧了李將軍率軍及時趕來,否則我軍恐怕就要全軍覆沒了。”
李巖連忙擺手,謙虛道:“哪裡的話,貴軍乃仁義之師,為了援救百姓不惜以身犯險,巖佩服不已。韃子殺戮我同胞百姓,巖雖學識淺陋但好歹也是一介舉人,既讀聖賢書,便也想為天下出一份力,豈有見死不救之理。”
原味饅頭頗為感動,這是他遇見的第一個沒有把明軍的動機想歪的人。只有同樣心懷百姓的義士,才會理解和相信,這世上真有人會為了黎民百姓而戰。
“李將軍高義,天下人盡皆知,在下仰慕將軍已久,將軍何不棄暗投明,迴歸朝廷,與我等一同,為天下百姓打出一個朗朗乾坤來!”
原味饅頭忍不住想要招攬李巖。
聽了原味饅頭的話,李巖嚴詞拒絕:“請恕在下不能從命,我大順天子自起兵以來,天下雲集響應,所到之處,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足可見我家陛下才是天命所歸,真正為民做主,終結亂世之人。諸位都是好漢,我勸諸位還是早日投效大順,不要愚忠於昏君了。諸位不見那被昏君冤殺的一干忠臣良將的前車之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