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補償,他擴大了門蔭制度的範圍,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只要足額繳納了賦稅,就可以為自己的子孫謀取一個低階的官位。

雖然這個制度同樣有利有弊,但至少大大減少了改革的阻力,使得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玩家的出現,鬼使神差地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也讓這位闖王找回了初心,從一個歷史上的失敗者變成了流芳百世的仁義之君。

當明朝忙於和關外清朝作戰時,眼見蜀川日漸富強,牛金星等一干文武大臣紛紛向李自成上書,請他下詔出兵,再次爭奪天下。

坐在成都的大殿之上的李自成,卻微微一笑。他的身上少了一絲霸氣,多了一絲平和。

望著下面信心滿滿的文武大臣,他面色和善地說道:“再起兵戈,必致百姓生靈塗炭,蜀中百姓的日子剛剛好過一點,又何必如此呢?”

聽到這個回答,除了面露讚賞之色的宋獻策外,人人面面相覷。牛金星道:“陛下,如今天賜良機,萬萬不可錯過呀,天下黎民,都在等著陛下拯救他們於水火呢!”

李自成依然面帶微笑,他和顏悅色地說道:“明朝之善政,與我大順相比,有過之而不及,百姓人人安居樂業,何人要朕去解救?你們還是好好學學人家的良法善政,多多想想如何為百姓謀福吧!”

牛金星啞口無言,只能退下。

見群臣依然有人不服氣,李自成長嘆一聲,說道:“當年在大巴山,流的血已經夠多了!朕過去起兵討明,是為了天下蒼生,如今中原已有英主在位,百姓生活富足。諸位愛卿不要再言伐明之事了。只要能夠保這蜀中一方百姓太平,朕心願已足!”

“傳朕旨意,晉王出征遼東,是為解救遼東漢人於水火,我大順亦為華夏子民,著令有司贈晉王糧五十萬石,戰馬一千匹,白銀十萬兩,以表我諸夏一體,共禦外侮之心!”

李自成鏗鏘有力的話久久迴盪在大殿之上,再也無人出言反駁。

史載:李自成入蜀十餘年,蜀中大定。自此明順再無戰事,雙方貿易往來,交流繁盛,親密無間。自成壽終正寢,駕崩於成都乾清宮。太子李泰即位,改元興寧,是為順末帝。

興寧二年,明廷邀末帝赴京共賀新年。末帝手捧玉璽入京,嚮明廷稱臣,去帝號,改稱順王。明廷大悅,賓主盡歡。五月,順王返回成都。

七月,明廷改封順王為魯王,賜其封地五府四十八縣,合計口一百五十二萬七千四百三十五人。著令其即日啟程赴魯就藩。順王欣然接旨,以蜀中全地降明。

自此,天下重歸一統。

魯王壽六十有四,善終。其子請棄王號,去封地。明廷不許,次年又請,明廷仍不許。

又一年,再請。明廷許之,改封魯國公,賜京師府邸一座,賞金萬兩,布帛十萬匹。

從此往後,自成一脈,世襲魯國公,傳十七代,至共和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