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久。

李自成原本因為沉思而微微眯起的雙目再次變得炯炯有神起來。

他一拍桌角,大聲說道:“繼續進攻。”

彷彿沒有聽清他在說什麼似地,眾將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說話。

李自成再次說道:“明天一早,給我狠狠地打,一定要拿下張獻忠!”

李過支支吾吾地道:“那......陛下,長安怎麼辦?”

李自成擺了擺手, “先不要管長安了,我們現在回援,這麼多天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可是長安是我們的都城啊!”李過的眼裡露出無奈的神色。

“那又如何?城沒了可以再打回來,可如果現在退了,那這次征討河南、湖北就成了個笑話!”

李自成面露怒容,眾將見狀,都不敢再出聲。

其實李自成是最想回去救長安的。衣錦還鄉是華夏人的傳統, 李自成自然也不例外。

好不容易發達了,結果在自己鄉親們面前被人打得灰頭土臉的,這面子是丟大了。

而且,一個剛剛成立的政權,立即就把首都給丟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是否真的具有天命。

無論是出於一個樸素的農家子弟的感情,還是出於為了捍衛自己正統性的政治考量。

李自成都非常想要保住長安。

可是,如果此時撤軍回援,先不說路途遙遠,長安是否能堅持住。

就算他成功趕到了。經歷了和張獻忠的拼死廝殺後又長途跋涉的大軍,能打得過以逸待勞的明軍嗎?

要知道,晉王手下現在可是有十萬之眾,人數並不少於順軍多少。

而且,在湖北作戰這麼久,不幹掉張獻忠他拿什麼給將士們發賞錢?沒有賞錢,憑什麼叫將士們繼續跟著他玩命再打一場硬仗?

當初宋太宗,就是因為打完北漢之後沒有論功行賞,而是繼續北上進攻遼國, 導致將士們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從而為第一次伐遼之戰的敗北埋下了伏筆。

李自成可不是驢車戰神, 自然不會犯下類似的低階錯誤。

經歷了京師的大敗以後,他又成長了許多。深知自己之所以強大起來,就是因為靈活機動,打得明軍措手不及。

明朝蔑稱其為流寇,不過也側面說明了他原先那種流動作戰的方式的厲害之處。

如果他反過來被明軍牽著鼻子走,明軍攻哪他就去救哪,如此疲於奔命,全然沒有一點戰略目的,焉有不敗之理?

所以這一次,他決定一鼓作氣消滅張獻忠,把即將到手的戰果先牢牢抓在手裡,然後再考慮下一步。

主意已定,李自成力排眾議,以更加排山倒海的攻勢,對張獻忠發出了最後的總攻。

他親自到城下督戰,不顧流矢和飛箭的威脅,順軍將士紛紛被其感動,一個個浴血奮戰,身先士卒。

經歷了慘烈的廝殺後,張獻忠被順軍徹底擊敗,本人也死於亂軍。大西政權隨之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在收編了大西軍的降軍後,李自成兵臨武昌城下,牆頭草左良玉終於不得不正式投降,並親自出城恭迎闖王。

如此一來,吞併了張獻忠的降部和左良玉後,順軍一時軍威大震,實力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