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金榜題名者,東林佔了半壁江山,可以說是東林自失勢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原本,這個結果東林應當非常滿意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居然就是東林自己。

在一次朝會上,東林黨率先向閣臣邱瑜發難,指責他洩漏考題,幫助其侄兒邱常文舞弊。

而衝在最前面的,正是東林新晉翰林院庶吉士海亮。

海亮實在是不想出這個頭,但是錢謙益有意想試探試探這個後生,點名要他打頭陣,萬般無奈之下,海亮只好第一個站出來彈劾邱瑜。

“臣翰林院庶吉士海亮彈劾東閣大學士邱瑜,徇私舞弊,洩露考題,幫助其侄兒新科三甲三十六名,賜同進士出身的邱常文舞弊,欺君罔上,罪大惡極!”

這個第一次參加朝會的年輕人的一席話,立即在朝堂中引起了驚濤駭浪。一時間,群臣紛紛騷動不已。

“臣附議!”

“臣附議!”

數名東林黨的御史言官也都紛紛出列,和海亮站在了同一陣線。

朱由檢看到這一幕有些頭疼,這幾個御史言官他都派錦衣衛調查過,確實是沒有什麼貪腐行為,所以沒有上奸臣錄。

但他們都自詡清流,啥能力沒有,只知道搞黨爭,淨是些“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主。

這些清流比起那些貪官汙吏更難對付,雖說不一定對大明的危害比貪官更大,但至少對皇權的威脅是更高的。因為他們總是抱成團,對政務猛烈批評,一天到晚彈劾這個彈劾那個,皇帝想幹什麼都在一旁掣肘。

而皇帝如果想整他們,卻發現壓根就找不到理由。而且這些人中除開一些黨同伐異的混賬東西外,有一部分確實是一心為國,只是方法大錯特錯而已,真要對這些滿腔報國熱情的人上廷杖,朱由檢還有些於心不忍,怕鑄成千古罵名。

而這一次,這幫清流不過又是成了被人利用的黨爭工具罷了。

就連朱由檢這個宅男穿越者都能看出來,邱瑜是湖北人,屬於楚黨的成員,東林這樣攻訐他,不過是為了打擊異己而已。

這次整個科舉都是東林主持的,他邱瑜一個楚黨的,真要想舞弊,還能瞞到現在?估計是東林看朱由檢提拔了錢謙益的弟子瞿式耜,就想要趕走內閣裡的非東林黨成員,然後提拔安插瞿式耜入閣罷了。

東林黨的這一出著實是打了朱由檢一個措手不及,原本他是估計東林黨會趁機作弊,自己只要找出證據,然後就可以將東林黨的一眾大佬一網打盡。

還能將東林最自負的清流名聲給搞臭,這樣一來,便能拿捏住有了汙點和把柄的東林黨,讓他們老實點,儘量為玩家們的成長爭取時間。

誰能想到還沒等朱由檢發難,東林黨居然先向其他派系的官僚開戰了。

此時邱瑜一張老臉氣得通紅,他高聲奏道:

“陛下,老臣若真做出這等欺君之事,情願一死以謝天下!只是老臣不願看到奸臣充斥朝野,誣陷忠良,還望陛下為老臣做主啊!”

然而,東林想要對付一個人,又豈是會輕易善罷甘休的?他們毫不猶豫地發動了群狼戰術,用十幾個言官和等級較低的官僚打頭陣,不依不饒地繼續彈劾,大有不用唾沫星子淹死你也要罵得你心臟病發作當場氣死的架勢。

朱由檢問:“你們說邱閣老科場舞弊,可有證據?”

海亮答道:“啟稟陛下,邱閣老乃當朝重臣,威望極高,朝中上下遍佈他的門生故吏,若沒有證據,我們又豈敢誣陷於他?請陛下看看這個。”

海亮這句話,明著是在捧邱瑜,實則是暗示他結黨營私,在朝中樹大根深。這本就是帝王最不能容忍之事,其用意極為歹毒。

不得不說,海亮的表現的確不俗,已經完全看不出他是個玩家了,遮掉id,就算說他是真的東林黨朱由檢也絕對相信。

朱由檢讓內侍將海亮所呈遞之物拿上來細看,原來是一封書信。

信是邱瑜寫給他侄子邱常文的,內容大抵是科舉考試的題目和答案云云,落款的日子是會試開始的前一天。

“邱愛卿,這是你的筆跡嗎?”朱由檢讓內侍將書信遞給邱瑜,讓他辨認。

邱瑜接過書信,看過後勃然大怒道:“這確實是老臣所寫,但日期是在會試結束後,這是老臣為了提點那不成器的侄兒,所以才將考題和答案寫上送與他,目的是要勉勵他不可因為考中了三甲便驕傲自滿,必須沉下心去,看看自己還有哪裡答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