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和雲南磨盤山同名的地方,御營和關寧軍展開了慘烈的決戰。

殺入戰場的龍騎兵尋找到了一處有利的地形,扔下大量扎馬釘形成簡單的防護後,便排成三段擊的陣勢對吳三桂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經歷炮火洗禮後的吳軍本就陣型不穩,遭遇火槍攻擊後更是傷亡慘重,剛剛結成的戰陣頃刻間便走向了瓦解。

附近的明軍趁機反撲,將這支反抗最頑強的關寧軍再一次團團包圍。

吳三桂知道大勢已去,便重新將身旁的精騎組成楔形陣,朝著明軍包圍圈中較為薄弱的一環猛突而去,明軍招架不住,只能眼睜睜看著吳三桂突破了包圍揚長而去。

但是,剩餘在包圍圈內的數千步兵卻再也難逃厄運,在龍騎兵的火力掩護下,很快被殺得全軍覆滅。

逃出包圍圈的吳三桂慌不擇路,倉皇向無人的山林深處奔去。一路上,明軍各種明槍暗箭,數不勝數,等他徹底遠離了明軍後,身邊只剩下了三百餘騎。

遠處的喊殺聲逐漸變得微弱,甚至還能見到野兔在小溪邊一蹦一跳地覓食,似乎明軍真的已經被他給遠遠地甩到了身後。

就在吳三桂剛剛鬆了口氣的時候,附近又傳來了行軍的聲音。

從樹林裡走出來五百全副武裝的明軍,他們的盔甲和刀槍看起來像嶄新的一樣,顯然還沒有經過廝殺,一直在這裡守株待兔。

吳三桂只感覺頭昏腦脹,一股無邊的恐懼籠罩著他。原來,他自以為是逃離了明軍的包圍,其實他一直都走在明軍為他預備的道路上,只等著他來到這片密林,然後將這裡變成他的葬身之地!

就像曹操來到華容道一般,但現實裡又如何會有放他一馬的關雲長?

吳三桂已抱著必死的決心,他對明軍喊話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也好讓我吳某死個明白!”

“在下原知,乃原味的哥哥!今日在此為弟報仇!”

“在下雞豪,乃雞浩的弟弟,今日在此為兄報仇!”

“在下風見米,乃風見粟的母親,今日在此為女報仇!”

為首三人,橫刀立馬,上前幾步,怒目瞪向吳三桂。

吳三桂定睛一看,差點傻了。這三人的長相,和方才在宴會上被他殺死的原味、雞浩、風見粟一模一樣。

“好、好,原來你們的將校中有人沒有去赴我的宴,難怪還能打出這麼漂亮的伏擊,今日我吳三桂栽在了你們的手中,我認了,但求速死,快來與我決一死戰!”

說完,吳三桂便親自拔出腰間佩劍,催馬主動殺嚮明軍,他身邊的親兵們也自知今日難逃一死,紛紛躍馬橫刀緊跟在吳三桂的身邊,朝著明軍衝殺而去。

原味饅頭三人也不甘示弱,他們所帶的五百人也是御營中的精銳,絲毫不懼吳三桂的拼死一搏。在原味饅頭的號令下,也全都舉刀殺向吳三桂。

雙方在小溪中相撞,瞬間,金屬交擊,戰馬嘶鳴的聲音便響徹了整個山林,無數屍體倒斃在溪流中,將潺潺的溪水染成了紅色。

兩軍中間的戰線彷彿死神的鐮刀,觸之即死,碰之即殘。但雙方都已抱著必死的決心,因此沒有任何人退卻,反而前仆後繼地衝向那道象徵著死亡的戰線。

時間漸漸到了夜晚,吳三桂一方終究人數較少,慢慢開始不支。

就在明軍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消滅吳三桂的時候,忽見遠方燈火通明,數千只火把照亮了山林。

“王爺可是在此?”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

“本王在此,本王在此!”聽到呼喚聲,吳三桂立即抖擻了精神,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拼命地大吼,就連稱呼也從“我”變成了“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