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這不是金子,是金礦,金山!(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吳天行的幫忙下,忙了大半個下午的時間,陳勳最終成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伴奏。
其實編曲製作這個事情,是非常麻煩的。
一般而言,能多久搞定,這得看於編曲人的個人水平。
當然,靈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透過曲譜,編曲人依靠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和“幻聽”能力,然後在腦海中營造製作出各種樂器的音響組合。
至於具體需要多少種樂器,那就要看歌曲的需要了。
經過各種嘗試之後,選擇效果更好的那一種。
有點類似於排列組合,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過程。
在業內,通常而言,想要完成編曲這項工作,一個星期的時間是非常普遍的。
甚至於有時候會更久,花上個十幾天二十天都是很正常的。
只有那種頂級的天才大師才能夠在一兩天之內搞定,這種驚人的速度常人是無法達到的。
這樣的效率,正常人是無法想象,難以企及的。
吳天行自認為自己在華語歌壇的歷史上也能佔有一席之地,可以算得上是著名實力派歌手,全能音樂人。
出道的時候,他就被人冠上了天才的稱號。
如今年歲漸長,資歷混夠了,他便成了大師。
但是,縱觀他整個音樂生涯,從來也沒有像陳勳這樣能在短短一個下午的時間裡,就把整個編曲全部搞定的。
這個速度,太恐怖了。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其他人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可能對此的感受不太強烈。
可是,這個事情對吳天行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整個下午,他都是在按照陳勳的思路和要求幫忙製作編曲的。
本來,他以為製作編曲的時候,他可以幫忙給點思路,提供一些意見什麼的。
結果,陳勳完全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非常成熟。
哪個地方要哪個樂器,哪種組合的效果……都想得很明白。
一開始的時候,吳天行還提供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幫忙試著對比了一下。
比對完之後,他就發現果然還是陳勳的好!
整個編曲的製作,到完成伴奏的錄製,陳勳的思路都太清晰了。
也就是說,所有的環節,在他腦子裡已經完全安排好了。
以至於到了後面,吳天行完全就成了一個工具人。
看起來陳勳更像是發號施令的老師,而吳天行則是一個聽老師佈置任務,該做什麼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