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親自說出開宮二字,頓時聞訊而來的適齡學子都向前走去,準備報名入學宮學習。

看著正氣二字,一眾學子竟然是不敢插隊,不敢向前擠,一切都顯得那麼井然有序。

正氣學宮建立第一天,收學子萬人,看著這個資料,朝中百官都驚呆了,萬餘學子就算是成才者百一,恐怕要不了多少年,這大唐的官場怕也要姓正氣了吧,沒有人懷疑元正的教學水平,似乎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只是這入學率高,淘汰率也不低啊,僅僅是入學的第一個月萬餘學子就被淘汰了十分之一,而且是越往後考試越難,到了一年頭上的時候,萬餘學子剩下的更是連十分之一都沒有了,整個正氣學宮竟然只剩下了八百人。

本來還有幾個官宦子弟想要在稷下學宮裡拉幫結派,耀武揚威的,可是還不等他們動作什麼就已經考試不及格被扔出去了,物以稀為貴,現在哪家長安城裡,哪家不是以自家孩子能夠留在正氣學宮為榮。

現在官家子弟可是被看的極嚴,不僅是在學宮裡要學習,回家之後也得被爹孃看著補習,內卷那是相當嚴重。

“咬金啊,聽說你家孩子被趕出正氣學宮了,漬漬漬,真是可惜了,不過沒關係,還有機會的,三年後那孩子還是有機會再考進去的,我家那孩子倒是好些,竟然透過了這次月考,留了下來,哈哈,倒是給我長面子啊。”

下早朝後,尉遲恭看著程咬金笑道,弄得程咬金那是差點氣炸了,今晚打孩子,約不約。

皇宮內,李世民看著太子李承乾。

“你是說正氣學宮裡的那些老師,你都沒有聽說過,但是水平都是非常高,教學方式更是就連你舅舅都比不上?”

李世民心中真的是驚駭的很,正氣學宮自從成立以來就是傳說不斷,學宮裡的書籍之豐比皇宮還甚就算了,學宮裡的老師也是厲害的很,半年前杜如晦曾經入學宮與學宮老師討教學識,竟然自愧不如。

李世民本以為只是個例,如今聽李承乾的意思,學宮裡的老師還真的是個個都有大儒水平啊,可是元正又是怎麼將這些大儒弄出來的呢,他可是調查過,這些人在大唐境內真的是一點痕跡都沒有啊。

如今李世民已經是將自己的幾個適齡孩子都送到了學宮之中,不為別的,學宮的教學水平真的是比皇宮裡那些教授強多了,因材施教,自己的幾個孩子成長速度他也是有目共睹的。

最重要的是學宮之中還有一種名為“文氣”的力量,可是能化腐朽為神奇,當真是仙人手段,李世民幾次想請教元正所謂文氣,都被元正以學識積累所致,給搪塞了。

稷下學宮中,如今一位老師正講著《論語》,只見隨著他講課,課堂之上竟是一個個文字飛舞,有人悟性高些,有所領悟,就會有一二文字投入他的神魂之內,使得他對論語的理解更加深刻。

下課之後,這位老師返回了書殿,沒錯,這些老師都是住這裡的,學宮裡有兩處藏書的地方,一個是書殿,一個就是藏書閣,學生看書都是要去藏書閣,書殿都是老師休息的地方,是不允許學生進入的。

只見書殿裡,這位老師進去以後,竟然直接化為了一本書,躺在了書架之上,封面正是論語二字。

原來學宮裡的這些老師竟都是書本幻化,怪不得李世民怎麼調查都是查不出來,再看書殿裡可是足足躺著上千本書籍,那不就是說這些書本都是學宮裡的老師,若是讓其他人看到這一幕,怕是要驚訝的合不攏嘴。

其實這些書籍都是元正親筆書寫的,有文氣加持,再有元正點化,便是都有了幻化成人的能力,這些人對於某本書的理解,可是太深了,遠不是朝中那些文臣可比,杜如晦前來請教學識,結果卻是敗北,也就不奇怪了。

新的一年裡,正氣學宮再次開宮收徒,這次的入學率就更是恐怖了,整整三萬學子進入學宮,甚至還有臨近大唐的小國,慕名而來,正氣學宮也是來者不拒,一視同仁。

就這般,正氣學宮的名氣,不斷地向外擴充套件,逐漸影響南瞻部洲的文運。

大唐太宗十年,草原上遇到了罕見的天災,一年裡牛羊凍死無數,草場埋沙,整整一個冬天,凍死餓死者無數,如今的他們再也無法可想,匈奴王萬般無奈之下,糾結草原十八都,直接南下入中原劫掠。

此時的大唐安穩太久了,根本沒想到匈奴會突然出擊,短短月餘,竟被匈奴兵臨長安城外,此時擋在他們面前的正是正氣學宮。

匈奴王看著眼前的學宮,有些猶豫。

“大王,聽說這正氣學宮之主乃是當年的隋、唐太宰元正,我們還要繼續進攻嗎?”

一位部落首領看著正氣學宮有些失神。

元正的名氣可不只是在大唐境內如日中天,就算是在草原上也是令人如雷貫耳,隋時草原大舉南下,百萬大軍被元正一策傾覆,唐朝剛剛成立之時,他們也是迫於飢寒南下,同樣是幾十萬大軍,卻是有去無回。

而讓草原各部損失慘重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眼前的正氣學宮之主——元正。

其實匈奴王此時並不想和元正對上,只是匈奴一路劫掠,收穫甚多,看慣了大唐盛景,匈奴王心裡已經是不想再回草原了,如此繁華地域,為何只能被這些弱者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