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剛要轉身出去,董卓又把他叫住了,“李儒,莫急去,還有一件事,我想問你一下。”

“什麼事?丞相。”

董卓道,“劉表上書舉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可袁紹已在渤海造反,現已正趕往洛陽而來,你可曾打探過袁術有沒有造反的跡象?”

李儒道,“我差人打探過了,袁術暫時還沒造反的動靜,袁術現在汝陽,汝陽離洛陽這麼近,只要袁術一有風吹草動,我們即刻知曉。”

董卓道,“嗯,我們還是防著點為好。”

李儒道,“丞相,我現袁術此人高傲自大、心胸狹隘,即便他參與了造反,和眾反賊也不會走到一塊的,我們此時若封他為南陽太陽,或許會離間他與眾反賊的關係,請丞相三思。”

董卓點點頭,道,“李儒言之有理,就封袁術為南陽太守吧。”

於是,董卓又寫了道“詔書”,拿著這“詔書”來到皇宮,他要讓皇上再蓋上印章。董卓進入皇宮比進入自家大院還要隨便,一路上由呂布護衛著,到了皇宮便帶劍直入,御林兵見了也是不敢直視,低頭拱手致意。

進到皇宮,漢獻帝正巧在與伏皇后喝茶談話,忽見董卓按劍而入,慌忙起身,衝董卓施了個拱手禮,董卓笑道,“皇上貴為龍體,怎可向微臣施禮。”

漢獻帝笑了笑,道,“太師每日為國操勞當受天下人敬仰,請問太師今來有何事?”

董卓將自己寫好的“詔書”放在龍書案上,道,“袁術現在南陽,我欲讓袁術為南陽太守,這是冊封令,請皇上蓋上印章。”

漢獻帝遲疑了一下,還是令符節令取來印章,沉穩地將印章壓了下去。

董卓輕笑了一下,拿起“詔書”便離開了皇宮。望著董卓離去的背影,漢獻帝深深嘆了一口氣。

董卓差人飛馬到了汝陽,將任命令傳達給了袁術。

此時的袁術在汝陽正如坐針氈,收到皇上的任命書他是喜出望外。

原來,自他打前些日收到曹操的討伐董卓的檄文後,他如坐針氈,雖然他對董卓的暴行也十分不滿,也想討伐董卓,可自己勢力太弱,且汝陽又離洛陽太近,自己真若隨曹操一反,洛陽的兵馬半天就可到達,憑他現在這點實力,只呂布的一支馬隊他都應付不了。

所以,在他接到曹操的檄文之後,他第一個念頭就是想立刻離開這事非之地。眼看著各路反王離洛陽是越來越近,他的這種想法也越來越迫切!雖然自己還沒有宣告反董卓,但在他腦海中已經產生了董卓已派大軍前來殺他的幻覺。

可就在此時,朝庭的任命書來了,朝庭拜他為南陽太守,他樂了,這真是天降美事,雖說只是一個南陽太守,可南陽這地盤可大了,下轄葉縣、魯陽、博望、新野、比陽等三十多個縣,那可是洛陽旁邊的一塊肥肉啊!現孫堅已到南陽,屯兵不走,看來孫堅也相中了南陽這塊肥肉,這眼前的肥肉豈可讓於他人!於是,袁術在接到朝庭的任命書後即刻帶著家人及兵馬奔南陽來了。

到了南陽,見著孫堅,袁術出示了朝庭的任命書,孫堅也只能呵呵了,畏於袁術的聲望,孫堅便乖乖地將南陽奉送給了袁術。

袁術財大氣粗,拿出了好多錢財給孫堅作為軍資,孫堅從長沙一路趕來無依無靠,今天袁術這麼一來,孫堅似乎找到了一個依靠。

袁術此時也來了豪壯,他把曹操給他的討賊檄文拿出來,對孫堅道,“董卓老賊,禍國殃民,殘暴無比,我大哥袁紹已在渤海起兵,正往洛陽趕來,我等應齊心協力,共舉義兵,殺向洛陽,剷除董卓這個老賊!”

孫堅十分感概,“公既有這豪情壯志,我當為先驅!”

袁術道,“好,文臺兄,從今日起,你部的兵馬餉糧皆由我來提供,從明日起,你部可前去汝陽,逼近洛陽,伺機攻打洛陽。”

孫堅一抱拳,道,“好,袁將軍,我早就在這裡憋不住了,恨不得現在就去攻打洛陽,將董賊殺掉!”

孫堅與袁術在南陽相會後第二天便受袁術委派率軍進駐汝陽。

汝陽城和洛陽城近在咫尺,孫堅並沒有急於去進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一萬多兵力與洛陽城董卓的十幾萬大軍是無法相抗衡的。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聯絡上曹操等眾豪傑,和他們一道進攻董卓。

於是,孫堅便派黃蓋前去陳留尋找曹操。

這一天,孫堅在城門處擺了酒宴來為黃蓋送行。

正喝著酒,忽見前方道路上有一隊兵馬正朝這飛奔而來,旌旗漂漂塵土飛揚,等走近了,才看清原來是董卓的前哨部隊。

在城門外的孫堅兵將都有些驚慌,孫堅也吃了一驚。

但他沒有慌張,依舊端著酒杯對眾兵將道,“不要慌張,這是董卓的前哨部隊,大家排好隊,依次進城。”說罷,仍舊和黃蓋等人暢飲。

董卓的那股前哨騎兵見孫堅正與將士們在城門外飲酒,如視他們不在一般,知道是一個計謀,不敢再往前,勒住馬不安地觀察著。

此刻,呂布與胡軫率領著大隊人馬從後面趕來,見此情景,也忙把戰馬勒住。

“為何不進攻?”胡軫喝問先到的那些騎兵。

有士兵回道,“將軍,你看他們並無慌亂之意,定是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