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董卓入京(2)(第2/2頁)
章節報錯
袁紹憤恨地道,“董卓那斯今在他府宴上對朝中百官宣稱要廢少帝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百官皆不敢言,我義憤之下駁斥了他幾句,和他拔劍相向,這才憤而離席,董卓奸賊,欺君罔上、禍國謀逆之心昭然若揭也!”
逢紀聽聞沉思了片刻,道,“將軍,董卓此人心狠手辣,今將軍與反目董卓必會對將軍下毒手,將軍可速速離開此地。”
袁紹頂撞董卓那也是在氣頭上,現在聽逢紀這麼一說他倒害怕起來,以董卓的性格,董卓是不會容忍在他眼前有反對他的人,自董卓進京以後,使士兵四處搶掠,殺人無數,今又使呂布殺了丁建陽,董卓依仗著呂布及他屯住京師的十幾萬大軍現在他就是朝庭中的一霸,朝庭之中沒有人可以憾動的了他,袁紹雖為中軍校尉,但人馬不過幾千人,且沒有一員拿的出手的大將,現在若和董卓相鬥,無非就是以卵擊石。
袁紹現在真的是有些後怕了,皺了皺眉道,“離開此地,那我們又能到哪兒去?”
逢紀道,“冀州刺史韓馥不是你父親袁逢的門生嗎,將軍可投他而去。”
袁紹點頭,“也只能這樣了,事不宜遲,我們馬上動身。”
於是,袁紹便收拾了下東西,帶上家小、帶上許攸、逢紀二人奔河北而去。
董卓散去了家宴後越想袁紹越生氣,便教呂布帶五百兵丁去捉拿袁紹,卻撲了個空,袁紹早已離開洛陽,不知去向,又過了數天,董卓聽說袁紹去了冀州渤海,便想去捉拿,召來吏部尚書周毖、校尉伍瓊問道,“袁紹與我反目去了渤海,他是不是想在渤海起兵造反呢?真若這樣我現在就下令去捉拿他。”
伍瓊道,“稟將軍,袁紹是憤怒而去,如果這時去捉拿他他勢必會奮起反抗。袁氏幾代人都是當朝元老,恩樹四海,門吏遍佈天下,假如他聚眾而反,將軍在朝中豈有安穩之日。不如現在拜他為一郡守,他或許會感恩將軍,將軍這樣不就少了一個仇敵嗎?”
董卓點頭,“你說的也是。爾等還有什麼好的見意儘管提出來,我當悉數釆納。”
周毖喜道,“將軍真大丈夫也。將軍,以我之見,當務之急您應該重用賢能,給那些有才幹的人士委以官職,安撫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安分守己不致於發生叛亂。”
董卓點點頭,道,“你說的好,這樣吧,從明天起,你就與伍瓊、尚書郎許靖一起起草一份官職任命書於我,我當悉數任用。”
“是,將軍。”周毖拱手道。
“你們先退下吧。”董卓衝周毖和伍瓊揮了揮手,周毖和伍瓊躬身退下。
待周毖和伍瓊走後,李儒對董卓道,“將軍,以屬下之見,當務之急您應該攏絡群臣,在京城內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這樣更容易控制朝庭的局勢。”
董卓點點頭,“言之有理,你繼續說。”李儒道,“將軍,袁紹和盧植一走,現在對朝庭有影響力的還有朱儁、皇甫嵩、張溫.袁術、王允、蓋勳、曹操,特別是朱儁、皇甫嵩及蓋勳,朱儁現為光祿大夫兼城門校尉掌握一定的兵權、而皇甫嵩現為左將軍統兵三萬在扶風郡駐守、蓋勳為京兆尹,是三輔之首,若蓋勳與皇甫嵩聯合反叛則三輔不保,將軍應對這些進行提拔為自己所用才是。”
董卓點點頭,“這樣吧,升任朱儁為河南尹、袁術為後將軍、將蓋勳徵入朝庭為議郎遷越騎校尉、王允與曹操暫時官職不動,只是那皇甫嵩和張溫……,張溫在我討伐北宮玉時我當時還是他的屬下,他曾刁難過我,我要尋機殺掉他,而皇甫嵩一向與我為敵,漢靈帝駕崩時朝庭要我將兵權交給皇甫嵩我沒給他,他到朝庭內告了我一狀,此仇我還沒有報,我要將他調入京城任城門校尉之職,他若一到你便帶人將他抓起來,殺掉他,一解我心頭之恨!”
“嗯,可以,”李儒道,“大將軍,朝庭內還有一人你需拉攏為自己所用。”“誰?”“議郎蔡邕,”李儒道,“此人精通音律、才華橫溢,現在主編《東觀史記》,雖然官職不重,但他主編史記,對當今之事件人物進行記載,其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董卓點點頭,“如此一說文人還不敢小,這樣吧,你帶幾人拿我的手諭去加封蔡邕為祭酒,讓他到我軍中來任職。”“是。”李儒走後不久,回報,說是蔡邕不肯受封,董卓大怒,道,“封他高官還不坐,是不是太瞅不起我董卓了,你再回去,帶上士兵,把他給我押來!”
李儒轉身剛要走,董卓又將他叫住,“且慢,還有一件事,那就是讓他帶著瑤琴來見我,我聽說他擅長音律,彈得一手好琴,今我讓他彈來我聽,去吧。”
李儒領令又來到蔡邕府上,蔡邕正與他的兩個女兒在家整理他的藏書,小女兒蔡貞姬見李儒帶兵返回不免有些緊張,而長女蔡文姬卻顯得很鎮靜,他見李儒帶兵而入,出房門便斥問道,“將軍何故帶兵而來?”
李儒道,“奉大將軍之命,前來請蔡公到大將軍府一敘,蔡公呢?”說話間,蔡邕走了出來,衝李儒施了個禮,道,“煩請將軍回覆大將軍,我蔡某何德何能難以為大將軍效力,恐誤了大將軍之事。”
李儒道,“少說廢話,大將軍有令,不受召當殺了你們全家!”
“你們怎麼這麼霸道無理!”蔡文姬怒道。李儒奸笑了一下,看著蔡文姬,“蔡小姐是不是也想進大將軍府去見大將軍一面?”“你……!”
蔡邕見事不妙忙道,“將軍莫要牽扯他人,我去就是。”李儒道,“早這麼痛快何需我二次來請?走,帶上的的瑤琴,大將軍想聽你彈曲了!”蔡邕無耐,只得帶琴前往董卓府。
董卓設擺酒宴,一邊喝酒聽著蔡邕的琴曲,一邊欣賞著舞女們的舞恣,一曲終了,董卓鼓掌,一臉的贅肉、皮笑肉不笑地看著蔡邕,“果然彈的一手好音律,真讓人心曠神怡呀!伯喈,從今天起,你就任董府祭酒之職,怎麼樣?”蔡邕連忙起身躬身道謝,“多謝大將軍提拔,伯喈感恩不忘。”
“嗯,你知道感恩就好,”董卓道,“當下天子駕崩,少帝剛立,外有黃巾餘寇鬧亂,內有不安穩的因素,因此,朝庭正需要你們這些賢人能士來安邦定國,我董卓雖一武夫,卻也懂得任用賢人能士為治國之道,今後你要向我大膽地舉薦人才,我將會擇優錄用。”
蔡邕聽後十分感動,他本以董卓是個十分暴燥、喜怒無常十分殘忍的人,沒想到他也有忠良的一面,他也是在為國家社稷著想,蔡邕有些激動,忙起身又衝董卓深施一禮,道,“大將軍為國操勞,令蔡某欽佩,大將軍,我有一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講,講就是。”“大將軍,正如大將軍所言,當今天下內憂外患,確實是到了徵用賢能人士來治理國家的時候了,我建議大將軍向民間頒佈招賢令,重金徵集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樣才能使賢人能士紛沓來投奔您,到時您就真正成為國家的頂梁之柱了,您看這樣行嗎?”
董卓大喜,道,“聽汝之言我頓開茅塞,好,你的建議好,從今天起,你就升任……侍御史之職吧。”“多謝大將軍。”
蔡邕此次被董卓強徵為祭酒入董府給董卓彈了一曲又上了個建議,沒想到董卓一高興將他的官職又升了一級,任侍御史之職,在這與董卓關係比較好的人脈中,官職一天連升兩級,蔡邕也算是第一人了!
當然,董卓有他的打算,那就是收買人心,次日,董卓又令周毖、伍瓊與許靖共同起草了一份任命書,由周毖呈交給董卓,董卓全部任用,拜袁紹為渤海太守,受節制於翼州牧韓馥的手下,劉岱、孔伷、張諮、張邈等到各州郡去任太守之職,袁術由虎賁中郎將升任為後將軍,可袁術在接到任命後擔心董卓加害於他,於是連夜帶家人逃向了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