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見張飛沒追來鬆了口氣,止住部隊重返當陽橋,見橋已被拆,曹操大呼中計,連忙叫軍士搭橋,率騎兵部隊過河追擊。

劉備跑了一會,面前就出現了一條大河,此河正是沔水,河面寬闊,汶波盪漾,卻不見一個船隻。

此時,遠遠望到曹軍追來,前有大河擋路,後有曹軍追殺,劉備仰天長嘆一聲,“唉,天喪我也!”

此刻有人喊道,“主公快看,來船了,來船了!”

就只見從沔水上游順風馳來一大批戰船,不多會的工夫便來到面前,張飛大叫,“是我二哥的船隊,二哥,快過來,快過來!”

原來是關羽率領水軍從漢水順水而下然後再捌進沔水打算從沔水前去江陵,不想在此遇見劉備,正如孔明所料。

劉備率人馬上了戰船,關羽即令水兵折返,奔江夏而去。

此時曹操也追到了河邊,只能眼睜睜地望著劉備他們遠去,曹操望江罵道:大耳賊,果然有神人相助啊!

劉備不能再追,曹操便率軍直取江陵,江陵守將投降,曹操盡得江陵水軍。

劉備的船隻在往江夏行進的途中正遇魯肅乘船要趕奔襄陽,魯肅便棄小船登上了劉備的大船,和劉備相見。原來東吳聽說劉表病死,孫權便派魯肅以弔唁為名前去襄陽打探訊息,卻不想在此遇見劉備。魯肅從劉備的口中得知劉琮投降,曹操的大軍已佔領襄陽和江陵,沉思了一會,道,“劉皇叔,如今劉皇叔想要到哪兒去呢?”

劉備道,“先到江夏落落腳,然後去交州投靠我的好友吳巨。吳巨是蒼吾郡太守,蒼吾郡遠離中原,我可在那兒謀求發展,然後再北上討伐曹操。”

魯肅道,“劉皇叔此言差矣,交州雖然偏遠,可曹操如果執意要征剿,不出一個月便可到達,而吳巨不過是個凡夫俗子,曹操一到必然會將他吞併。而我家主公孫權,聰明仁惠、敬重賢能,江南的英雄豪傑都歸附於他,現據有六郡之地兵精糧足,足以可和曹操一決高下,依在下看,劉皇叔不如和我主公孫權聯合抗曹,只有這樣,才有希望立足於中原大地,你說呢孔明?”

孔明微笑著搖著羽扇,“我家主公和曹操多次交手,很摸曹操的底細,如果我們兩軍聯合,擊敗曹操不在話下。”

魯肅喜道,“孔明所言甚是,這樣吧,我先回柴桑去向主公彙報,還望劉皇叔到江夏之後派孔明先生到柴桑與我主公商議聯合之事,魯肅就此告辭。”

魯肅走後,劉備問孔明道,“你看孫權和我們聯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孔明道,“主公放心,等我去了東吳,憑我三寸不爛之舌,定能說服孫權和我們聯合抗曹。”劉備大喜。

劉備到了夏口,劉琦親自從樊口趕到夏口迎接,劉備令關羽帶水軍守住夏口,自己與孔明等隨劉琦去了樊口。透過長坂坡一戰,劉備對趙雲的忠勇無比讚賞,特封趙雲為牙門將軍。這牙門將軍是劉備首創的,寓意是最貼近自己最忠勇的大將,他不但要具備過人的勇武,還要有出色的軍事謀略,非文武雙全的人不能擔任,後魏延也曾被授予過此職,足見劉備對趙雲的重視。

再說魯肅到達柴桑之後面見孫權,和孫權詳細介紹了當前的情況,說道,“曹操佔領荊州屯兵江陵有攻打江東之勢,主公需要做好防禦的準備。”

孫權道,“子敬可有計策?”

魯肅道,“主公,曹操雖然兵多將廣,但他們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再說北方人到我們南方作戰水土不服,這樣就大大削弱了他的戰鬥力,只要我們和劉備聯合,定能將曹操擊敗。”

孫權點頭,“此事重大,周瑜剛離開柴桑去了鄱陽訓練水軍,我馬上把周瑜調回商議對策。”

魯肅道,“好,主公,江東現歷經三代,來之不易,望主公不要輕言放棄。”

“這我知道。”孫權道。

曹操得了江陵之後獲得了幾百條戰船和荊州水軍一萬餘人,曹操十分高興,除了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外,荊州所投降的官員皆有封賞,任命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負責訓練水軍,封文聘為討虜將軍、王粲為關內侯、蒯越為光祿勳、劉先為尚書、鄧羲為侍中,曹操又下令從獄中放出韓嵩,拜為大鴻臚。

對於荊州的官員封賞完畢,曹操便開始從中原調兵前來參戰,令趙儼為都護軍,統領監督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軍馬,加上自己所帶的騎兵部隊共計二十餘萬人,號稱百萬之眾,準備順江而下攻取江東。

曹操決定先取江夏,然後再攻打江東,他為了協迫孫權投降,便令王粲寫了一封致孫權檄文,大致意思是: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領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地,永結盟好,幸匆觀望,速賜迴音。曹孟德。

檄文到達柴桑,孫權看罷即刻召眾文武前來商議對策。

孫權將曹操送來的檄文給張召看,張召看罷大驚,又將檄文遞給了張紘,張召道,“曹操平袁紹、滅烏桓今又吞併了荊州,實力巨大,他現在以百萬之眾屯駐江陵,我們無法抵擋,不如歸順,以求江東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