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3)(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到了深夜,滿寵化作一士兵,潛入楊奉的大營,打聽著徐晃的大帳,便尋帳而來。
只見徐晃的大帳內燈還亮著,徐晃正在燈下讀書,滿寵悄步走到裡面,作揖道,“公明別來無恙?”
徐晃一抬頭,猛然吃了一驚,道,“伯寧兄怎麼來了?”
滿寵回身將帳簾放下,拱手道,“公明賢弟,我現在是曹將軍手下從事,今日於陣前見到賢弟,故冒死特來相見。”
徐晃忙起,請滿寵坐下。
徐晃問,“伯寧兄來見我有何事?”
滿寵輕聲道,“賢弟英勇異常,武功蓋世,你怎麼效力於楊奉韓暹他們了?他們以前可都是黃巾出身啊,雖然他們現在身系要職,可曹將軍一旦將皇上接到許城,楊奉韓暹將會失勢,賢弟,你可要三思啊。”
“這……”徐晃沉吟起來。
滿寵又道,“今曹將軍擁兵數十萬,勇將如林,乃當世英雄,曹將軍今見賢弟英勇異常十分喜愛,特遣我來說服賢弟,投奔曹將軍,賢弟意下如何?”
徐晃沉吟良久,嘆了一口氣,道,“我原以為楊奉是一位能輔助天子建功立業的人,今日一見,他與韓暹實屬自私自利,不考慮天子的安危,不如舍他而去!”
滿寵道,“賢弟既然看透了他的本質,何不殺了他?”
徐晃道,“以臣弒主,大不義也,我決不能幹。”
滿寵道,“賢弟真乃大義士也,不殺他也罷,賢弟今晚可與我速投曹將軍。”
於是,徐晃又引親隨十餘人,一行人乘馬悄悄來到大寨門口,不等哨兵尋問,打馬衝寨而去。
有兵士急報楊奉,楊奉大怒,率軍前去追趕。
趕不多時,山道兩旁忽然火把四起,殺聲震天,一陣箭矢之後,許褚引軍殺出,楊奉大驚,引軍欲退,不想夏侯惇又引軍從後面殺出,兩下軍隊將楊奉圍在核心,楊奉拼死一戰,傷亡殘重,幸虧韓暹引軍來救,他才得以突出重圍,和韓暹引敗兵往壽春投袁術去了。
曹操引軍回營,滿寵引徐晃入見,曹操大喜,當即以黃金百兩相送。
前方道路上沒有了楊奉、韓暹的阻攔,曹操保護著獻帝的鑾駕一路平安地到達了許城。
曹操令人在內城營造宮殿,不出兩個月,便建成景福殿、承光殿、許昌宮,獻帝與皇后、貴妃便住在許昌宮內,承光殿乃是皇上朝議政事的宮殿。
曹操又在外城建了省府衙門,又建了許多府邸,供官員們居住,自此,許城便更名為許都。
獻帝因曹操移駕許都有功,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兼太尉之職,曹操則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對部下也盡行封賞。
封程昱為東平相,以荀彧為侍中、尚書令留在朝中為官,郭嘉為司馬祭酒,劉曄為司空倉曹椽,毛階、任峻為典農中郎將,範成、董昭為洛陽令,滿寵為許都令,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為校尉,許褚、典韋為都尉,其餘將士,各有封賞。
自此朝政大權皆歸於曹操,朝庭內外事務先稟明曹操,然後才告之獻帝。
曹操經過一番努力,掌握了朝政大權,可為此他幾乎也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將獻帝一行朝政班子接入許城,許城內又增添了這麼多吃飯的,曹操便感到了肩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於是,他便把謀士們找來,商議對策。
典農中郎將毛玠道,“自從國家動亂,田地荒蕪,到處都缺糧食,各地豪強四處搶掠,終難於滿足自己的軍糧所需,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敵人就自己滅亡的不在少數。袁紹在黃河北面,軍隊靠吃桑果為食,袁術在江淮,撈取水草螺肉,造成他們現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發展農業,農業不發展,糧食問題又從何解決呢?”
曹操道,“孝先言之有理。安定國家的辦法,在於使軍隊強盛使大家吃飽飯,秦國人憑快速的農業發展兼併天下,漢武帝利用士兵和農民耕種荒田取得給養而平定西域,這些都是祖先們良好的發展方式,我們得學而用之。”
程昱道,“主公,現在正是秋種時機,許城四周有那麼多的土地都荒廢著,我們可借鑑青州黃巾軍邊戰邊耕的耕種模式把土地分給農民和軍隊讓他們去耕種,這樣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曹操道,“正合我意。可問題是,許城連年戰爭老百姓流離失所,上哪兒去找這麼多農民呢?又怎樣把土地保給農民呢?”
毛玠道,“主公可以佈告天下,凡來許城種地的,公家一律發給種糧,沒牛的,公家給貸牛,收成五五分,自家有牛的,收成四六分,公家為四,農民為六,然後再讓軍隊也參於種地,只有這樣,許城周圍的荒地才能被開墾成良田。”
“好,好主意。”曹操喜道。
於是,曹操就頒佈下命令,號召農民來許城種地。一時間,四方農民都紛紛趕來開墾荒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許城周邊的荒地全部開墾出來種上了小麥。
許下屯田是非常成功的,第二年麥收時節,曹操便收穫了數百萬斛小麥,這不僅供應了曹操發動戰爭的軍需,還增加了生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迎獻帝到許昌又在許昌屯田墾地,一時聲名遠播,遠在荊州避難的潁川名士趙儼挾老小與名士杜襲丶繁欽來到許昌投奔曹操,曹操早聽聞趙儼大名,便上表獻帝表趙儼為郎陵縣令(今河南確山縣),不過多日,又有許昌人陳群、江夏平春人(今河南信陽)李通帶兵馬來投,曹操大喜,便拜李通為振威中郎將,駐守汝南郡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