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界橋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孫瓚在平定從青州北上的白繞黃巾軍後,收降黃巾軍幾十萬人馬,勢力大增,為了和袁紹爭奪冀州的控制權,他一面陳兵磐河,一面派兄弟公孫越率一千騎兵去袁術處,與袁術聯合以牽制袁紹。
當時袁紹和袁術兄弟倆因為爭奪豫州的控制權而產生了矛盾,孫堅在去洛陽討董卓時,袁術就上表委任他為豫州刺史,當時孫堅還沒回來,袁紹便讓手下大將周昕前去豫州赴任,袁術大怒,便傳令孫堅回軍,不想孫堅在路上被劉表截殺,這樣,豫州便落在了袁紹的手裡。
孫策在從江陵來到荊州後,袁術便令他去攻豫州治所汝南,恐力量不夠,便請公孫瓚發兵協助,於是,公孫瓚便令公孫越帶兵前來了。
公孫越到達袁術處,袁術即刻派他去協助孫策攻打豫州的周昕,豫州雖然被攻下,但公孫越卻在攻城時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
訊息傳到幽州,公孫瓚大怒,揮兵越過界橋,伺機與袁紹決戰。
袁紹聽聞公孫瓚已在磐河集結了三萬鐵騎兵,很是驚慌。袁紹知道公孫瓚鐵騎兵的厲害,特別是白馬義從,他曾以幾十人的白馬義從打敗過數千人的鮮卑人的軍隊,其作戰能力相當彪悍。
袁紹便忙召集部下商議。
袁紹道,“今公孫瓚以三萬鐵騎兵欲與我軍決戰,其勢強大,我們該如何應付?”
郭圖道,“主公,公孫瓚常年在北疆與遊牧民族作戰,其騎兵作戰能力很強,而我軍的騎兵很少,而且,作戰能力也與之相差甚遠,我們應當避免與他騎兵正面交鋒”
許攸道,“主公,公孫瓚此前向各地發了征剿我軍的檄文,其言辭猛烈,足見公孫瓚要與我們徹底翻臉了。”
“哦,他還向各地發了征討我們的檄文?”
“是的,主公您看。”許攸從袖筒裡拿出一塊絹絲,遞與袁紹,袁紹看罷氣的臉色都變了。原來這檄文上歷數了袁紹十條罪名。
其一是:宦官弄權、何進亂政時,袁紹作為西園八大校尉之首,只會奉氶,不進忠言,以至招來董卓。
其二是:董卓入京,袁紹不能分擔皇上的憂愁,反而北逃,這是大不忠。
其三是:袁紹偷偷聚集諸侯征討董卓,卻不告訴父兄,致使叔父太傅袁槐一家滿門抄斬,這是大不孝!
其四是;藉機討伐董卓,掠奪富豪,這是大惡!
其五是:逼迫韓馥讓翼州,這是大奸!
其六是:派遣周昂奪孫堅的州郡陽城,這是……
………
總共十條罪狀,袁紹看罷,將絹絲揉成一團扔到地上,眼珠子都氣紅了,怒道,“他公孫瓚屠殺鮮卑人殺害幽州牧劉虞難道他這不是罪惡?哼!公孫瓚,我誓與你勢不兩立!”
話音剛落,一個探馬飛跑來報,“報一一一,州牧大人,公孫瓚大軍已過界橋,正向我營地逼來!”
眾皆大驚。大將麴義道,“主公,公孫瓚集結重騎兵隊伍意在馬踏我們營寨,我們應該早做準備。”
袁紹道,“你可有對策?”
麴義道,“主公,當下之計,我們要避免與之拼騎兵,我率一千鉤鐮手在最前面,我們身後一千盾牌手為掩護,盾牌手後面埋伏一千名強弩手,待敵騎兵靠近以弓弩射之,敵騎兵必亂,定相互踐踏。”
袁紹道,“好,今天就由你來佈陣。傳令,三軍集合,前去迎敵。”
頓時,袁紹營內號角齊鳴,鼓聲大震,袁紹親率三萬兵馬奔出大營,向界橋進發。
公孫瓚見袁紹的大軍開過來,便命令停止前進。把騎兵隊伍分成三隊,左右兩翼各五千騎兵,中間是他的精銳部隊,二千白馬義從,皆一色的銀色盔甲,由大將嚴綱率領。公孫瓚騎馬立在門旗下,看著正在佈陣的袁紹軍隊,神情十分傲慢。
此時,趙雲從隊伍後面飛馬趕來,道,“主公,我看袁紹讓大量的弓弩手藏於盾牌後面,他欲以強弩射擊我們,如果我們騎兵向前衝鋒被強弩射擊我們的騎兵會相互踐踏的,這對我們不利,我們不要先發起衝鋒!”
公孫瓚不屑地看了趙雲一眼,道,“你剛來不久,對於騎兵作戰還不瞭解。你還是回到後軍,把後軍看好,趕緊回去!”
趙雲急切地道,“主公……”
“莫再多言,趕緊回去!”
趙雲無奈,只得返回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