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燕道,“趙將軍,我現在總督常山郡一帶的政務及兵馬,手下正需要你這樣的將才,如果趙將軍不棄,可否到我那兒當差?”
趙雲道,“多謝將軍美意,可我現在在公孫瓚處任職,怎可棄咱而投您處,那樣豈不是太不忠義了。”
張燕道,“將軍何必拘泥這些世俗,他公孫瓚不過是一個薊侯,而我是朝廷欽命的平難中郎將,現手下擁有十幾萬兵馬,將軍如果到我處任職,前途必定會遠大美好。”
趙雲道,“恕趙雲不敢苟同,男子漢生於天地之間,就要行忠義、行仗義,怎可朝三暮四,失信於人,我趙雲斷不會做這種見利忘義之人。”
崔儀勸道,“子龍,張將軍駐守常山也是為了保衛咱們常山,你
投身張將軍麾下那也就等於保衛我們的常山,保衛我們的父老鄉親,子龍,你難道就不想保衛我們的常山麼?”
趙雲道,“保衛常山我義不容辭,如果常山有難,我定將為常山拼力一搏,可現在我還在公孫瓚處任職,實在不便棄咱而投他處。”
張燕嘆了口氣,站起身來道,“趙將軍忠勇可嘉實在令人欽佩,好吧,人各有志,不能勉強,趙將軍,我和公孫瓚也是很好的盟友,日後你見了公孫瓚後記得要替我向他問個好。趙將軍,我們就此告別。”
“好,一定。”
張燕衝趙雲一抱拳,然後轉身,帶領著手下人走了。
送走了張燕,趙均便對趙雲道,“兄弟,你此次回來多住些日子吧,一些鄉親們想跟你學點武藝待遇到動亂時好自衛,你就教教他們。”
趙雲道,“哥,我此次回來就沒想再回去。”
趙均很吃驚,“怎麼了?”
趙雲道,“我觀公孫瓚此人與袁紹之流一樣,不是為老百姓而著想的人,一味地對鮮卑人、匈奴人發動戰爭,來擴大自己的勢力,我真不想再回他那了。”
趙均道,“那你為什麼不答應張燕呢?”
趙雲道,“我觀張燕此人也是割據一方自保,沒有多大的志向,我怎麼能去投靠這樣的人呢?”
“那你該怎麼辦?”
趙雲道,“現諸侯各據一方,眼看著天下就要大亂,我需投靠一明主,統一天下,還天下一方太平,造福百姓。”
趙均道,“兄弟志向遠大,哥支援你!”
於是,趙雲便在大哥的家裡住了下來,村裡的鄉親隔三岔五地來找趙雲跟他學習槍法,趙雲教的倒是不亦樂乎。
再說曹操,曹操自出兵東郡打敗了白繞殘部於毒和眭固之後,袁紹便拜他為東郡太守,曹操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坐擁如此廣袤的疆土。
東郡連年遭受戰爭的蹂躪民不聊生,民間動亂不止,曹操到達東郡後便頒行新的法律,減稅於民,數個月之內東郡地區便平穩起來。
曹操利用這段時間招賢納士整編軍隊,實力進一步增強。
一日,他正在書房讀書,陳宮從外面走了進來。
曹操不抬頭地問道,“文臺,公孫瓚方面有何動靜?”
陳宮道,“公孫瓚自消滅白繞黃巾軍主力收復東光、阜城、霸州等地,袁紹畏於公孫瓚,又將渤海太守印送與公孫瓚,這樣,整個河北東部都歸公孫瓚的控制之下,兵力不下數十萬,聲勢浩大。”
“嗯,”曹操將書放下,平靜地點點頭,“接著講。”
陳宮道,“最近聽聞公孫瓚從幽州出兵磐河,要與袁紹平分冀州,兩下有開打的跡象。”
曹操道,“公孫瓚先是殺掉劉虞,奪了幽州,現在又要圖謀翼州,其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
陳宮道,“近日平原的劉備受公孫瓚的派遣和袁紹打了一仗。”
曹操忽然來了興趣,望著陳宮,忙問,“就是那個曾在涿州賣草蓆布覆的劉備?”
“正是。”
“結果如何?”
“劉備大敗。”
“哈哈哈,”曹操笑了起來,“劉備,在平原縣也就幾千人馬,竟敢和袁紹作戰,真是一個初生牛犢啊,哈哈哈……”
陳宮道,“主公,劉備雖然兵少,可他手下兩兄弟關羽張飛勇猛異常,他能以幾千人去挑戰幾十萬人馬的袁紹,可見此人面似庸柔實則內心剛強,不可小覷啊。”
曹操道,“我倒很佩服劉備,敢打敢拼,不畏強暴,可謂人中之英雄也。
陳宮道,“主公,我看要論謀略劉備他還不及您。”
曹操笑了,道,“也不能這麼講,劉備他是衣布出身,能在群雄之中立住腳已經是很了不起了。陳宮,近日京城長安有何動靜?”
陳宮道,“王允和呂布殺了董卓之後,李傕郭汜起兵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攜家小逃走,據說去投奔南陽袁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