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雲向公孫瓚請令領兵出擊敵人,公孫瓚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同意趙雲帶兵出擊,在公孫瓚的心中,趙雲是個新來投軍的大將,把軍隊交給趙雲,他還是不放心。
就在嚴綱率鐵騎兵去廊坊迎敵的第二天,公孫瓚親率兩萬大軍趕赴廊坊。
在到達廊坊時,嚴綱的五千鐵騎兵正與數萬黃巾軍搏殺。
雖然鐵騎兵戰力非凡,但黃巾軍兵力多於數倍,往來衝殺,斬敵不少,但鐵騎兵也傷亡甚多,眼看著就要被黃巾軍分割包圍,公孫瓚舉長矛在手,大喝一聲,率大隊人馬殺了過去。
黃巾軍頓時大亂。
趙雲衝殺在前,揮動龍膽亮銀槍,上下翻飛,左刺右挑,如入無人之境。
領頭的黃巾軍將領見大勢已去,只得率全軍投降。
這一仗,公孫瓚殲敵八千,俘虜兵二萬餘眾。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公孫瓚大軍先後又攻克霸州、肅寧、河間等地,收復冀州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然後繞過渤海郡,與黃巾主力在青光縣相遇。
公孫瓚馳書平原郡的劉備及青州的田楷所部,從黃巾軍背後包圍,幾天之內,劉備及田楷部會合於德州吳橋,公孫瓚與黃巾主力的決戰正式開始。
面對眼前二十萬黃巾軍,公孫瓚將鐵騎兵分為三隊,一隊由公孫瓚親自率領,一隊由嚴綱率領,一隊由關靖率領,三隊人馬共計三萬餘人。
白繞全身披掛鎧甲,手持一把三尖兩刃刀,望著眼前區區三萬人馬的公孫瓚冷笑了一聲,推馬向前幾步大聲喊道,“呔!對面的公孫瓚聽著,識時務者趕快下馬投降,我們共同推翻這腐敗的朝庭,平分天下,同享福貴,若不然,我二十萬大軍定將你們殺個片甲不留!”
公孫瓚出馬罵道,“爾等反賊禍國殃民,陷百姓於水火之中,還敢在這口出狂言,爾等若是歸降,我可在皇上面前保你們無罪,若不然,定將你們盡數剿滅!”
白繞大怒,回身問道,“哪位將軍敢擒此賊?”
背後劉石揮大刀直取公孫瓚。
這劉石乃一石匠出身,雙臂有千斤之力,打起仗來異常兇猛,號稱劉萬勝,他一直是白繞的貼身保鏢,待白繞回身問了一句後他便揮刀而出。
公孫瓚背後嚴綱揮刀迎上,兩人戰不幾合,劉石一刀將嚴綱的頭盔削去,嚴綱撥馬往回敗走。
劉石飛馬趕來,關靖背後趙雲迎上,長槍一舉,直刺劉石。
只一合,長槍便貫穿劉石身軀,趙雲沒費多大力氣便將劉石高高挑起,在半半空之中轉了圈向前拋去,劉石身軀墜落在白繞的面前,撲起一片塵土,頓時身亡。
白繞大驚,眾黃巾軍皆駭然。
公孫瓚見狀,長矛往前一舉,引鐵騎兵便衝殺過來。
趙雲直取白繞,白繞慌忙奔走於亂軍之中。
公孫瓚的一萬鐵騎兵橫衝直撞,白繞的二十萬黃巾軍潰不成軍,丟棄幾萬輛輜重車,欲奔逃過河。
此時河對面劉備及田楷率軍殺來,白繞、眭固冒死突圍,只率幾千騎兵向黑山投張燕去了。
至此,白繞所率領的徐州黃巾起義軍幾乎被公孫瓚全被殲滅,殺死數萬,生俘黃巾軍十多萬人。
公孫瓚在青光縣剿徐州黃巾軍大捷,然後向西進兵,兵進河間,兵鋒所指,直逼冀州。
袁紹大驚。他這才後悔沒有聽信沮授之言,讓公孫瓚得了個空檔,盡收黃巾軍佔領的地區,盡收黃巾軍降卒十幾萬!
袁紹利用公孫瓚巧得冀州,害怕公孫瓚來找他的麻煩,便讓沮授帶了渤海太守印到了河間公孫瓚處,把渤海太守印交給公孫瓚,沮授道,“我家主公袁紹聽聞公孫將軍剿滅河北的黃巾叛賊十分高興,無一為報,特將渤海太守印交給公孫將軍,希望將軍不計前嫌,搬師回軍,請將軍明示。”
公孫瓚將渤海太守印收下,道,“先前袁紹約我共攻冀州,爾後平分冀州,卻不想在我攻打冀州地界的時候袁紹卻巧得冀州並獨佔,真乃失信忘義之徒。現既然袁紹將渤海交於我,我暫且回軍,你回去告訴袁紹,讓他務必遵守諾言。”
“請公孫將軍稍安勿躁,我回去定當稟明我主。”沮授說罷自回覆命。
公孫瓚本想趁剿滅河北一帶的黃巾軍後攻打袁紹,不想袁紹示弱,將渤海太守印交給自己,心中對袁紹的氣也消了多半,於是帶兵返回青光縣,在青光縣大會眾將,犒賞三軍,劉備與趙雲相見,但見趙雲英恣魁偉、威風凜然,便心生喜愛之情,互敘家世,在與趙雲分別之時,劉備握住趙雲的手,淚水盈眶,依依不捨。
公孫瓚回軍幽州,董卓為討好便封他為奮威將軍、薊州侯。
白繞自大敗逃入黑山之後,其部將於毒、眭固、郭大賢三人領一支敗兵竄入東郡,糾合從青州而來黃巾起義軍十多萬人,連陷東阿、東平,直撲濮陽,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抵,便以告急牒文書到了翼州牧袁紹處,袁紹忙召眾謀士商議。
袁紹道,“白繞自被公孫瓚擊敗逃入黑山投奔張燕之後,其部將於毒、眭固、郭大賢三人則領一支敗軍竄入去東郡,糾合從青州而來的黃巾軍共十多萬人,連陷東阿、東平,直撲濮陽,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抵,特使人來向我求援,我有意去救東郡,可擔心黑山張燕趁機來謀取我冀州,不去援救吧,一旦東郡失守,我冀州將會受到威脅,你們說,我們該怎麼辦?”
別駕田豐道,“若想消滅於毒賊眾何需主公率兵前去,主公身邊就有一人,主公若用之,必攻則克,戰則勝,主公何不用之。”
袁紹目光一亮,道,“元皓所指何人?”
田豐道,“河內太守曹操曹孟德是也。”
袁紹喜道,“公若不提他,我差點忘了,曹孟德,對,我就用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