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席間,劉虞道,“公孫將軍果然神勇,以幾十人擊敗上千人的鮮卑騎兵為史實之罕見,來,公孫將軍,請滿飲此杯。”
公孫瓚道,“常聞鮮卑族人悍勇,今日一戰,不過如此。”
劉虞道,“鮮卑族人長期侵擾我邊疆,我軍多是防禦,很少去進攻,今日這也是他們出乎意料的事。”
公孫瓚道,“鮮卑族人長期在你們的懷柔政策下養成了狂傲的本性,其實對於這些蠻荒之人應強硬出擊,否則他們會變本加厲。”
劉虞有些不悅,道,“強硬只能一時地制服敵人,要想邊疆長治久安還必須得用仁政,用仁政去感化他們的心。”
公孫瓚輕輕一笑,再沒有反駁。劉虞是頂頭上司,公孫瓚擔心反駁他以後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酒過三巡,劉虞下令把那十幾個鮮卑族人帶上來,劉虞對他們道,“今天,本刺史就放你們回去,你們回去之後要告誡你們的族人,以後不要再侵犯我境,否則,定將你們殺個片甲不留。”
十幾個鮮卑族人連連應喏,起身告退。劉虞又為了表示天朝的皇恩浩蕩,每人又賜給他們了一袋糧食,這些鮮卑人無不對劉虞感恩戴德。
公孫瓚見劉虞放了他捉來的鮮卑人,心裡就十分的不痛快,起身拱手道,“劉刺史為何要放了他們?”
劉虞道,“冤家易解不易結,我放他們回去,就是為了感化他們。治理邊疆,和野蠻的鮮卑人及烏桓人打交道是一個長治久安的事,不能單憑武力去解決,那樣會使問題更矛盾化。公孫將軍初來乍到,對這些遊牧民族還不太瞭解,以後你也要學著點怎麼樣才能以柔克剛。”
“可是,他們每每侵犯我們漢民把我們漢民抓去做他們的奴隸,難道我們就不應該以牙還牙?”
劉虞道,“公孫將軍,對於這些野蠻的遊牧民族我們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感化他們,他們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你去征剿他們,他們卻跑了,你一撤軍,他們又回來搶掠,所以,戰爭是無法解決長久的問題的,以後你會慢慢明白的,來來來,公孫將軍,我們不說這些了,我們喝酒,喝酒。”
公孫瓚還想爭辯,旁邊的部將田楷拉了拉他的衣角,公孫瓚這才坐下。
酒宴過後,公孫瓚率隊返回。在路上,公孫瓚還是憤憤難平,田楷道,“公孫將軍初來還不摸幽州的情況,刺史在幽州治理多年,對待當地百姓施行減租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農牧業,深受民眾愛戴,而對於北方胡人及烏桓人,則推行的是懷柔政策,時不時地就給他們送點糧食去以此來感化他們,雖然有時候胡人也犯境侵略,但次數比以往少多了。”
“哼,”公孫瓚輕哼一聲,道,“胡人自古以野蠻著稱,對待這樣的胡人就必須以鐵拳相向!一味的軟弱只能助長他們囂張的氣焰。”
且說那股鮮卑騎兵被公孫瓚殺敗,逃回大本營,見了首領軻比能訴說一番,軻比能大怒,一腳踢翻案臺,率領大隊人馬殺回邊境。
一時號角烏鳴,戰鼓雷動,上萬名鮮卑騎兵撲天蓋地而來。
早有人報告公孫瓚,公孫瓚不敢怠慢,召集了全部人馬到邊境列隊守候。
公孫瓚的人馬並不多,只有三千人馬,除了兩千白馬義從外,那一千全是步兵。
公孫瓚知道敵人此來一定氣勢兇猛,心理上也早有了準備。他把兩千白馬義從分為左右兩翼,嚴綱在左,田楷在右,自己於中間統領一千步兵皆為弓箭手。
列好隊形不久,就見遠方草原的地平線上黑壓壓地奔來一大隊騎兵,由遠而近,踏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如烏雲壓境一般湧來,聲勢浩大。
他們嗷嗷叫著,揮舞著彎刀,箭一般地衝殺過來。
柯比能手持長槍衝在最前面。
眼看著快到一箭之地的時候,公孫瓚把兩刃長矛往前一揮,身後一千個弓箭手萬箭齊發,鮮卑族騎兵紛紛中箭栽下馬來。
柯比能用槍撥打著箭矢,怎耐從漢軍隊伍中飛來的箭矢如流星般又多又急,他只得撥馬回撤。
鮮卑族騎兵見首領先撤,於是紛紛勒住馬往回便撤,公孫瓚抓住時機把兩刃長矛往前又一揮,左右兩翼的白馬義從衝殺過去,鮮卑族的騎兵被截成了幾段,兩軍便混戰在一起。
柯比能就算人馬再多,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把他們的隊伍截成了幾段,首尾不能相顧,頓時亂了陣角,自相踐踏者無數。
柯比能見方陣大亂,已無力迴天,只得突陣而走。
公孫瓚引軍追殺,一直追到大漠深處這才返回。
這一仗,公孫瓚斬敵兩千餘人,大獲全勝。
公孫瓚奏捷報到劉虞那裡,劉虞卻大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