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一開始認為黃巾軍乃農民組織不堪一擊,卻不想幾次征戰都以失敗告終,昨天晚上又遭黃巾軍將領飛天夜叉何曼的偷襲,混戰到天明,董卓軍隊潰敗。

董卓丟盔棄甲飛馬逃奔,眼看著身後飛天夜叉何曼的長叉戳到他的後心,董卓正在著慌,張飛趕到,伸長矛一隔,何曼的長槍便飛了出去,張飛復一矛,刺中何曼的肩部,何曼倒撞下馬來。

敵兵一擁而上,把何曼給救走了。黃巾軍忽遇三人衝殺,頓時大亂,敗走幾十裡,路上又遇曹操大軍一頓衝殺,黃巾軍傷亡慘重,遠遠地逃遁而去。

董卓見有兩支軍馬救了他便整了整衣甲提馬來到劉備和曹操的面前。

但見董卓身形肥壯,雖已是暮年但依舊手執長槍,肩背一張大弓,腰間挎著的兩個箭囊早已空無一箭。

董卓抱拳先謝過曹操,“謝將軍相助,敢問將軍尊姓大名,現居何職?”

曹操道,“我乃許昌曹操是也,現為騎都尉,請問將軍尊姓大名?”

董卓道,“我乃中郎將涼州刺史董卓。”曹操忙回禮道,“原來是董將軍,幸會,幸會。”

董卓轉身又看了劉備他們三人一眼,見關羽、張飛二人身形魁梧、相貌異常,便問曹操,“這三位是……?”

曹操道,“他們是自發起來的義軍。”

董卓問,“現任何職呀?”

劉備淡淡地道,“白身。”

董卓不悅,轉身對曹操道,“曹將軍,我這次率本部兵馬去剿殺叛賊,眼看著就要勝利,可突然又來了兩支黃巾軍,我左右開弓啊,射死了二十幾個,可敵人是越來越多……”董卓正說著,部將華雄拿著他的頭盔騎馬過來,“將軍,你的頭盔,這是士兵撿來的。”董卓接過頭盔,捋了下亂髮,將頭盔戴上,又對曹操道,“曹將軍,現在黃巾軍屯駐宛城,你們是否也要去宛城?”

“正是。”

“好,那我先行一步,我們宛城見,告辭了。”說罷,董卓便領著他這支軍隊向宛城而去。

張飛看著董卓遠去的背影,怒道,“這廝好生無禮,我們救了他,他對待我們卻這樣冷淡,連個客氣話也不說,我真想殺了他!”

劉備道,“兄弟莫衝動,他是朝廷命官,怎可說殺便殺。”

曹操嗤笑了一下,對劉備道,“象他這樣的豎子也配領兵打仗?若是朝廷把大權都交給他,那朝廷早就完了。”

劉備嘆了口氣,道,“現在朝廷晦暗,十常侍賣官賣爵,象董卓這樣的無能之輩,不知朝廷內還有多少?”

曹操道,“事情總會有共鳴所在,玄德不必憂慮,叛賊現在已是強弩之末,我們速去追殺。”

曹操說完衝劉備一拱手,撥馬率部隊向前去了。

“大哥,我們去哪兒,是不是也要隨他們而去?”張飛問道。

劉備一擺手,“不,我們才不跟那董卓一塊兒去作戰,到時候他打了敗仗我們還得給他收拾殘局,朝廷內我們沒有相熟之人,最後功勞還是他的。我們去潁川,潁川守將乃是朱儁,他和我老師盧植是好朋友,我們去他那兒。”

關羽道,“好,我看董卓這廝太過驕狂,不是什麼好鳥,我們就去投朱儁去。”

於是三人引軍入潁川城來投朱儁,朱儁喜出望外,大罷酒宴,為他們接風洗塵。

不過數日,豫州刺史王允、皇甫嵩、曹操與董卓又率軍來到,他們合兵一處來攻打張梁的屯兵之地宛城。

宛城城內,張角因從廣宗敗退時受傷不便引軍作戰,張梁便擔負起統領全軍的責任。黃巾軍自起義後經過幾個月與漢軍的交戰,張角、張寶所統領的黃巾軍都遭到慘敗,但是張梁在潁川的戰鬥中卻不曾受到損耗,手下兵馬仍有十幾萬,且大將有波才、何曼、眭固等人,他們的武功在黃巾軍中都是一流的,今張梁見漢軍又來攻打宛城,便想痛擊一下漢軍,於是便率領波才、張曼成、眭固、何曼、何儀、趙慈等大將出城迎戰,十萬大軍呈一字形擺開,左右兩翼為兩千騎兵,中央隊伍前有兩千名弓箭手押住陣角,朱儁看罷不由讚歎,對曹操道,“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屬張梁最會用兵,你看看他們的陣勢,左右兩翼為騎兵,中央為弓箭手壓住陣角,可謂能攻能守,我們不可小覷啊。”曹操笑道,“這陣勢看似嚴密,實則不堪一擊,老將軍看見沒有……”曹操一指,“他們的大將都是些二流戰將,反觀我們,有許褚、關羽、張飛和曹洪,我們以大將和他們單挑,只要我們斬了他們的大將,他們這些兵馬將成為一群烏合之眾。”朱儁點頭道,“孟德說的對。”

朱儁說完回顧眾將道,“哪位將軍敢出陣挑戰?”話音未落,豫州刺史、老將王允已推馬跑到陣前,舉長槍對黃巾軍喊道,“賊將聽著,有不怕死的上來應戰!”曹操見狀不由暗自敬佩王允,雖年過五十,精神卻如壯年!

張梁陣中趙慈欺王允年老,推馬挺槍直奔王允,王允抖擻精神與趙慈戰有二十餘合氣力不足撥馬回陣,趙慈趕來,不等張飛出馬,孫堅已挺槍而出直奔趙慈。孫堅見趙慈那可以說是分外眼紅,幾個月前趙慈在江夏反叛,孫堅與南陽太守秦頡前去平叛,卻不想趙慈誘殺了秦頡,孫堅一直想為秦頡報仇,見了趙慈便挺槍迎了上去。兩馬相交戰有三十餘合,孫堅刺趙慈於馬下,再復一槍結果性命。波才見趙慈被殺,推馬舞刀來戰孫堅,張飛早就耐不住性子了,飛馬迎上,與波才正戰間大吼一聲刺波才於馬下,張梁見連失兩員大將,暗想若再單挑下去他這幾員大將恐怕都不存在了,於是便揮軍齊上,兩軍混戰,關羽刀斬張白騎、許褚砍傷張寶,黃巾軍頓時大亂。張梁見狀引軍敗退,退入宛城,高起吊橋,關閉城門,那些不迭進入宛城的黃巾軍或被漢軍殺死,或跳入護城河中,淹死、被亂箭射死者無數。

皇甫嵩、朱儁等引軍將宛城圍困。不幾日,宛城內張寶因傷勢過重,不治而死,此時張角也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張梁只得自己率領全軍堅守宛城。不久,張角病死。

朱儁幾次組織人馬攻城,但宛城城高護城河又寬又深都以失敗告終,只得將宛城圍困,一連月餘,朱儁不免著急,便召集眾將商議。

王允獻計道,“我們攻城不必著急,我想宛城內的黃巾軍比我們更著急,因為他們的糧草不多,依我之見,我們不如撤軍,引誘黃巾軍出逃,然後在半路上截擊,定能將他們一網打淨。”朱儁從其言,傳令拔寨撤軍。果然,張梁見漢軍撤走,便開城門往北逃竄,打算進入老家冀州境內以抗朝廷。朱儁見張梁出逃,便率眾將奮力趕上張梁,兩軍於曲陽間混戰在一起,黃巾軍大敗,張梁戰死,眭固、何曼、何儀死命逃脫,餘者皆降。

此次戰鬥可以說是異常慘烈,朱儁與皇甫嵩所領導的漢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傷亡了近萬人,田野之上屍橫遍野、旌旗散落、斷戟殘劍有的還默然插在地上……烏鴉哀鳴、烏雲殘淡。皇甫嵩將黃巾軍殘破的車輛盡行燒燬,濃煙滾滾,更加重了這悽慘的景象。

朱儁命令打掃戰場,將張角刨棺戳屍。

絕大多數將領都神情默然地指揮兵士忙碌著,唯獨張飛一臉興奮的表情,他見皇甫嵩指揮兵士正焚燒著黃巾軍的車輛,便將黃巾軍軍中的書冊、竹簡等物抱過來,樂呵呵地對劉備道,“大哥,這些竹簡燒水做飯最合適了,要不咱們帶回一些去?”

劉備和其他將領一樣看見這陣亡的將士及黃巾軍的屍體就心生悲憫,聽張飛這麼一說有些不耐煩了,沒好氣地道,“燒掉!統統地燒掉!”

張飛就要把竹簡書籍往火堆上扔,王允心細,忙喊住了他,將那些書信賬冊等物要下來逐一翻看,忽然,他發現了其中有一封信是中常侍張讓的賓客寫給張角的,他仔細看了一遍,心中大喜,衝朱儁喊道,“朱將軍快過來看,這兒有張讓的賓客寫給張角的信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