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

“…從國際形勢來講…我們這邊也…所以…那電影是意識形態…”

沈長林說了一堆不能寫的,然後道:“往後幾年,大家多忍耐一點,千萬不要在公開場合說心裡話!”

……

大環境確實影響很壞…

比如說今年的國慶檔,往常來說十一電影檔之前都起碼話一兩個月來做整合宣發,結果今年都是突然訂檔,突然撤檔…

這對電影的傷害太厲害了,誰也挺不住。

不僅僅是票房問題,而是製作公司不敢拍,演員不敢演的問題!

當一個地方的土壤、水源統統都被破壞了,有人總咬著說蘋果樹上第三個杈上的第五個蘋果不脆第七個蘋果不甜。

有意義嗎?

再這麼繼續下去,行業徹底進入寒冬期…

其實,大家並不是很關心。

聽完沈長林說的這些,寧昊沉默了老半天,然後道:“那照你這麼說,我們只能拍任務片?”

“…也不是啊,喜劇永遠是剛需!”

“主旋律+喜劇?”

“差不多吧…”頓了頓,沈長林道:“其他型別,不是我不敢投資,就算我投了,也未必能上映!”

連麻花的《超能一家人》都能遭遇‘技術’問題…

“那我們要不要改行啊?”

“改什麼行…”沈長林瞪了陸洋一眼:“電影做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生命力是非常非常頑強的,可以說只要人類不滅亡,電影就在,中國電影的市場是有的,你們想想82年的《少林寺》觀影人次多少?”

《少林寺》觀影人次16億!

《少林寺》拿下1.6億票房。按照當時一毛的票價,換算成觀影人次是16億…

不止呢,《少林寺》在香港也取得1616萬港元佳績,日苯、新加坡、韓國等地表現也相當亮眼,分別達到36億日元,170萬新幣,55.49萬人次。

在其他地區如前蘇聯等國也有上映,均表現不俗。而最可怕的是波蘭,當年波蘭人口可能就兩三千萬,但《少林寺》觀影人次竟達到1278萬!

“有這麼個市場在,還怕我們沒活幹?”

有個段子:給藝考生們說一下目前就業趨勢

表演:密室劇本/NPC;

播音:帶貨主播;

聲樂:教小孩兒;

器樂:教小孩兒;

舞蹈:教小孩兒;

編導——給上面五個拍抖音!

怎麼可能呢?

困難是暫時的的…

未來絕對會有的!

“市場確實很大,”寧昊忽然岔開話題提:“…但我聽說你準備發力流媒體?”

“多找幾個渠道嘛…我準備拍一部諜戰型別嘗試一下上限…”

“諜戰?”

“純靠故事…”

正聊著呢,沈長林的手機響了,施施說她也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