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賢早些年是跟著陳佳尚出道的,首部作品《g4特工》,幕後就是陳佳尚幫忙打點!

《g4特工》稱得上是金牌班底,陳慶嘉編劇,金牌攝影師黃永恆,音樂請來了梅林茂,演員更有張志霖、李若彤和黃丘生,鄭丹瑞和谷德昭也分文未收來助陣…

不止呢,次年,兩個人聯合指導了《野獸刑警》,奪得了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就此奠定了影壇坦途。

但是陳佳尚有個問題,他自己沒有自成一派的風格,拍攝型別也不固定,這麼說吧,陳佳尚是一個嗅覺敏銳,善於發現電影商機的人,他創作的宗旨是什麼賺錢拍什麼,這種做法可以讓他一直有電影拍,但是也會導致自己譭譽參半…

回顧陳佳尚的作品,既有《武狀元蘇乞兒》、《精武英雄》這樣的經典,也有《四大名捕》系列的爛片,更有《拳皇》、《畫壁》這類可以寫進爛片史的作品!

林超賢跟了陳佳尚十幾年,自然而然也有這個毛病!

最初他和師傅一樣,把電影當成一門生意,純粹賺錢拍了《走投有路》、《風雲決》等莫名其妙的電影…

直到2008年拍《證人》,林超賢才真正找準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千禧年過後,兩岸合拍片增多,擅長警匪、槍戰的導演一時間成了香餑餑,林超賢也不例外!

講一下警匪片…

《無間道》以後,香港影視圈沉迷於明星群戲。

題材也趨向警匪片,各種耍酷寓意,總之不知所謂,

當然,也不是不願意嘗試其他型別,動作、喜劇、愛情型別也有,但通常都不太賣座!

警匪片正邪對立比較清晰,跟內地文化不衝突,比較容易受到市場追捧!

再加上,港片其實是明星中心制。

明星中心制很容易理解,先找明星,然後軋錢,之後再攢劇本,開拍,這樣很容易就搞成各種段子堆砌,或者見龍卸甲那種雷劇。

指望他們開天闢地一半鼓搗出新題材?

可能嗎?

《證人》、《線人》不錯歸不錯,但你要說多出彩,也談不上!

林超賢這一段時期拍攝的警匪片並沒有在槍戰火爆上吸引眼球,而是透過挖掘警察的內心世界來贏取深度…

但咱們實話實說,香港電影靠的是什麼?

八十年代年的港片風靡全球,靠的是搞笑手法的妙手天成以及動作的壯懷激烈!

你想透過挖掘人物深度吸引觀眾眼球?

這是歐洲一票玩文藝片導演的看家功夫,你能跟他們比?

無論尺度還是題材,你拿什麼跟人家比?

再後來,他開拍具有宏大野心的《逆戰》。

但是香港電影就那麼大的體量,林超賢再心比天高,也只能螺絲殼裡做道場;再雄偉的心胸,也要刺破香港電影的放置空間,最終必破無疑。

事實也差不多,《逆戰》號稱兩億投資,算上東南亞票房啥的,最終票房1.8億,血虧了一個億!

《逆戰》慘敗後,林超賢再也沒有大製作,《激戰》、《破風》都是投資比較小的型別…

然後就被沉長林找來拍了《湄公河行動》,再然後就是《紅海行動》這個戲,

“…你剛剛說了家國情懷?”

“對,《紅海行動》、《戰狼》包括之前的《湄公河行動》還有我們之後的《烈火英雄》,其實都是主旋律作品…”

《湄公河行動》,別看媒體通稿說的‘拍攝兇險’啥的,你扒開了看,其實兩大元素都是林超賢一直稔熟於胸,一個是線人,一個是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