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晚會,導演是馮曉剛!

第一屆貓晚,勢必要打造成品牌,自然邀請了一堆有人氣的嘉賓。

非常巧的,內地最有人氣的演員基本都是天下娛樂…

沉長林跟阿狸算是沒有公開的死敵,那天下娛樂的人自然不會出現在阿狸晚會上。

要知道,天下娛樂、長林影視出品的影視劇,很少賣給優酷,除非是電影…

長林影視出品的電影一般都是打包給華視網聚,後者再分銷給影片網站。

舉個例子,《我們的勝利》5200萬的新媒體價格賣給了華視網聚,授權年限是八年,後者再分銷給愛奇藝、樂視、藤訊、優酷、搜狐、芒果TV甚至包括暴風影音、百視通影片,一輪下來,能盈利幾百萬…

為什麼不自己賣?

太費事了!

發行生意是這樣運作的,從片方購買獨家版權,然後將版權賣給平臺進行播放,中間差價就是公司的利潤。

製片方為什麼願意把版權交到版權分銷商手裡,而不自己直接找到平臺來分銷。原因很簡單,製片方自己賣,效率太低。引

一家家賣分銷的話,確實可能比賣獨家賺的多,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說,效率不高,利益沒有最大化。

當然,長林影視賣的只是國內的版權,海外版權主要交給世紀優優打理,世紀優優從14年開始瞄準了海外市場,做國內版權的出海業務。

插一句,世紀優優是長林遊戲收購的版權分銷平臺,最開始是做遊戲出海的,做的不咋地…

乾脆轉做了內地影視劇出口。

關於長林遊戲出海,最近跟盛趣基本達成收購協議,長林遊戲終於有自己的遊戲平臺了!

扯回來,阿狸也不是非要他們不可。

晚會嘛,最重要的是唱歌!

這個事可能會導致一個後果——平臺開始推自己的藝人。

插一句,很多人覺得資本眼光有問題,捧的那都啥?

其實,這個事,你要這麼看,你要是資本,你也不願意捧藝人,只願意捧流量偶像。

為什麼?

因為流量偶像好管理,好操控。

藝人可以靠自己的才藝吃飯,有單獨表演能力,實力夠了直接就飛了。

流量偶像全靠團隊包裝人設,粉圈控評刷流量,說白了就是一個真人布偶。

人設、粉絲輿論、流量什麼的都掌握在平臺和團隊手裡,隨時可以調控。

藝人是需要培養鍛鍊的手工藝品,不可複製性、不可預期性高。

流量明星是可以量產的,是有合成配方的,可以隨時複製的,品控容易…

資本要的就是牌靚,條順,會來事,甚至前兩個都不重要,反正可以整容、修圖、P腿…

……

黃博想了想,拒絕了阿狸的邀約,之後的三部戲《記憶大師》、《懸崖之上》、《看不見的客人》,全都是長林影視出品,包括他自己執導的《狂想曲》…

黃博是比較典型的現實主義者,成長經歷很勵志的,各種妖魔鬼怪,各種極端,都要應付,現實主義,更真實。

這種事,他應該經歷過。

影視這種東西,說到底是內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