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飛行嘉賓,沉長林肯定也講話的,他是總結髮言:

“我感覺現在提起流量,更多的是一種負面的標籤,否定演員綜合實力的標籤,似乎他們有且只會有流量,虛榮的繁華背後,不過是一群粉絲作為韭菜烘托出來的商業價值,虛的,終究會成為泡影!”

“泡沫終究是要被擠出去的!我不否認流量也有好演員,但當一個明星對資料的追求超過了作品本身,這種行為模式本身就是錯誤的,《我是演員》要告訴大家:好演員的春天已經來了!”

“另外,我想說一句:並不是微博上天天熱搜的就是最紅的人,要知道,玩微博的畢竟還是少數。真正的國民度,口碑不在網上,在老百姓心裡。”

“謝謝大家支援我們的節目,下一季,我希望所有有想法證明自己的演員們都來這個節目走一圈,感受演技的魅力,感受這個舞臺對好演員的尊重。”

《騙了康熙》

“謝謝!”

鞠躬…

節目結束了?

還沒…

還有采訪呢!

算是固定環節,春妮會提問一些問題——春妮是《我是演員》的主持人。

節目在BJ衛視播出麼,肯定要用BJ衛視的主持人。

……

“為什麼流量們會火?”

“資本推動的!”

“資本帶動流量明星進入這個行業,是對這個行業的摧毀,流量明星們追求的不是演技,不是作品質量,而是營銷,是炒作,是話題…我聽他們私底下聊天,有個明星說會每個星期固定上五次熱搜,因為上了熱搜,就會有專案找她…”

“這個是很可怕的!”

“我就看到不少流量明星拍戲的時候,手指頭破了點皮,然後就發了微博,底下一大堆粉絲吹捧,哥哥好敬業,哥哥保護好自己…那畫面老感人了,我看了那照片我都想說,這幸好送醫及時,不然啊…傷口都癒合了!”

採訪他的那個笑的差點舉不起來話筒。

沉長林話鋒一轉:“你們知道為什麼流量們這麼貴嗎?”

“為什麼?”

“這是一條產業鏈,造假產業鏈!”

“我舉個例子,影視劇收視率造假…順便說一下,我們為什麼轉戰網路劇,就是因為不想買收視率!”

“以前,我們做劇想的是如何做得更好,讓觀眾滿意,後來,出了個競價排名,然後有一批製作方發明了新的玩法…直接買收視率!”

“影視劇的收視率決定了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收視率越高,廣告收入才會越高。因此迫於收視率的壓力,電視臺往往會要求製作機構承諾收視率,並要求在購劇合同中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款掛鉤。如果收視率達不到合同約定,製片方是要承擔違約責任的。”

“我是怎麼知道這個事的?應該是11年,我們要播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時候,電視臺問我要不要買收視率,他們提供專業的機構!”

“很多流量背後就有廣告方的推動,所以,小鮮肉主演的劇,會有廣告投放,再加上有提前買的收視率保底,所以,有鮮肉主演的劇集,收視率至少排名前三,廣告收益也不錯…”

“整個條產業鏈正在快速摧毀我們普通觀眾對國產電視劇的信任,最重要的,摧毀了行業標準!”

“大家不知道什麼是好劇?評判的標準在哪?”

“那…怎麼解決呢?”

“怎麼解決?很好解決的,我們現在都是高畫質衛星電視,連線資料庫的,實時取樣,沒有比這個更精確的資料了,但…問題也有,4A公司不認可,4A公司就是廣告公司,很多國際品牌投放廣告只認索福瑞收視率!”

正吹的爽呢,採訪他的春妮忽然問:“網播量也可以造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