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年初,國內電影市場還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節檔上映的《美人魚》還有《唐人街探案》兩部片子都過了30億!

年票房僅用46天就突破了百億,成就一大電影盛世。

為此,業內人紛紛發出年票房將突破650億的豪言壯語。

然而,從第二季度開始,電影市場漸顯疲軟之態,《魔獸》、《葉問3》,包括《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獨立日:捲土重來》等諸多好萊塢分賬大片都不達預期…

特備是暑期檔,兩部準s級的《絕地逃亡》、《封神傳奇》不同程度滑鐵盧。

這麼說吧,除去《七號房的禮物》、《八百》、《伸冤人2》,票房最噶搜得居然是《絕地逃亡》的6.6億…

爆款當然夠爆——《八百》28億票房,《七號房的禮物》17.6億。

但相比較去年暑期檔,《大聖歸來》、《捉妖記》、《煎餅俠》、《大贏家》、《不能說的故事》五部電影捉對廝殺,而且均創下的不菲的票房成績來講,今年暑期檔,值得一看的電影就三部!

口碑還不錯的《寒戰2》還因為偽3d被各種吐槽…

當然業內警覺,甚至討論起來的原因很簡單:能明顯感覺到資本在退潮…

去年,全國註冊了幾千至幾萬家電影公司,交過立項審批想拍電影的有1500家到2000家…

隨便一家上市公司發表一個虛構的跟好萊塢合作的訊息,股價都能飛漲。

基美影業、印紀傳媒靠著ppt還有投資訊息,一個市值做到了400億,另一家更離譜,600億市值!

這玩意就是畫個餅就能換錢的程度了。

就是因為資本強勢引導,助推的結果!

今年,一是政策,二是電影市場更加理性了,很多投資者恢復正常——想透過電影賺錢,太難了。

搞這個還不如投資直播,至少能跟網紅小姐姐們親自見面,聊一聊…

市場遇冷,熱錢一旦有虧損就會草木皆兵,迅速逃離,再也不敢進了!

大家又不是傻子,又不是愛電影啥的,只是想賺錢而已…

受到波折,影視龍頭股旺達院線、華宜兄弟、光線傳媒分別下跌55%、47%、35%…

比較起去年同期,三家公司市值分別蒸發了780億元、295億元、195億元,共計1270億元。

就連天下娛樂市值也迎來一輪跌停——大環境如此,避無可避。

資本退潮趨勢明顯,行業內當然要開始發出聲音…

類似什麼‘這只是調整期’、‘因為票補減少,泡沫被擠出去了’、‘銀幕數量是增加的’…

說實在的,這玩意在沈長林看來,只能算小打小鬧,因為形勢只會更惡劣!

比較起2018年~2022年的影視寒冬——資本市場包括政策對影視行業採取了近於封鎖的政策。

沒有新的公司上市,也沒有辦法融資,直接使得行業中的中堅企業、上市公司也出現資金問題…

這點小挫折算個毛啊!

以前大家討論的都是某大導演的某電影專案找了自己家哥哥、姐姐,現在呢?

演個古偶劇都能上熱搜。

——為什麼影片平臺說話那麼管用?

答:因為他們有錢,而且,大環境下,只有他們有錢!

……

沈長林很淡定道:“正常現象,按照成熟的市場來看,天下娛樂的市盈率最多也就10倍利潤,那就300~400億之間…最近幾年因為影視板塊過熱,所以,市值一直有些虛高!”

天下娛樂市值一度逼近800億。

但實際上,公司的淨資產、收入、利潤增速,遠遠跟不上市值增長率,這意味著相對於公司的實際發展狀況,市場對其的預估價遠遠超過了它的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