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天竺》其實就是《印囧》,照抄的《泰囧》…

編劇都一樣,束煥老師。

模式也是一樣的——公路片,劇情主線為某個目的到了異域,企圖用外部的環境矛盾來解決主人公的內部焦慮或矛盾。

這個層面,《天竺》和《泰囧》是一樣的,都是所謂的商業目的。

《泰囧》是商業機密,《天竺》則是帶有附帶鉅額商業利益的遺囑——聖堂集團董事長唐宗死前的交代,讓唐森去印度尋找自己留下的遺囑,而且必須要讓武空保護他…

唐森是白客,武空則是寳強!

但是,《天竺》比較起《泰囧》有個巨大的失誤:並沒有深刻探討主人公的內部焦慮或矛盾!

這樣一來,外部矛盾還有反派的動力就不夠了!

所以,《天竺》裡面,劇情推動力略等於無,弱智的反派的謀殺,以及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動機…

看完這個劇本,沈長林問了一下製作,得知成本是1.2億…

按照沈長林對光線的的瞭解,這個電影放在這春節檔,那宣發成本不會低於一個億!

問題來了,你都那麼費勁心機的宣發、炒作,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印度,拉來一群寶萊塢演員們現場跳舞,為什麼不在攝影、劇本上面多下點功夫呢?

——《大鬧天竺》的鏡頭分的混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沒有任何規律,有時候想認真觀看一下,畫面卻晃動得厲害。

你丫又不是婁曄!

原時空,沈長林看過《大鬧天竺》,一句話評價:電影全方位展示瞭如何把一部喜劇拍成災難…

失控的故事,浮誇的表演,空洞的人物,混亂的剪輯,完全不存在的邏輯,氾濫的廣告植入,以及各種自以為是的搞笑,電影真的一無是處。

當王寳強開始耍帥的時候,你就知道這電影有多辣眼睛了!

以前看過一句話,很有道理:內地電影幕後人員為了逃避深度的思考,願意付出一切辛勤的勞動。

快速看完劇本,沈長林在想措辭…

寳強先開口:“我在導演方面學習的是陳楷哥導演…是在拍《道士下山》時候偷師的!”

“…那很好啊,陳導演天生吃導演這碗飯的。”

沈長林趕緊就這個話題說了下去:“《道士下山》這個片子的內涵還不錯,我前段時間看了兩遍,越看越有味道…”

“其實我也不說不清楚《道士下山》講的是什麼,導演跟我說我演的何安雖然是主角,但其實是旁觀者!”

然後他說了拍《道士下山》的經歷:“從開拍到殺青,我每天都和劇組演職人員在一起,大家就像一家人,生活上面的事情,比如衣食住行,都有紅姐打理,演員完全不用操心,只要負責演戲就好了。”

“這個戲拍完的時候,殺青那天,我真的哭了好久,好久都沒這麼哭過了!”

沈長林趕忙問了一些陳導演調教演員的方式——偷師一下…

寳強說了陳導演非常喜歡跟演員聊天,加深著演員們對人物性格、情節設定、情感衝突的理解。

表演的時候,從面部表情的變化,眼神流露的內容,臺詞語速的緩急,再至肢體動作的輕重,他會逐一指正演員們表演上的諸多不當之處…

聽完後,沈長林搖頭:“我估計做不到…我沒那麼耐心!”

……

好吧,陳導演還是很擅長調教演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