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畢竟要關注現實的,至少要迎合大眾的思潮…所以,每一個創作者,不可避免的會陷入才思枯竭的境地…”

“…有一種說法,藝術才華對一些導演來說,是總量恆定的。若是在前面支取過量,整個後半生都會處於透支的狀態…比方說老陳!”

沈長林一邊吃著黃瓜,一邊說了自己的理論:“我現在創作慾望很強烈,那就應該抓住,別說一年三部電影,就是一年十部…算了,一年三部已經是極限了!”

吳景有點驚訝:“你都怎麼處理時間的?《戰狼2》我拍了六個月…之後還要留四個月處理後期…”

“我的電影有專門的的後期導演…現在的後期工作很專業的,分工也越來越細,有建模的,渲染的、調整動作的…專業的事交給他們做,我負責提供意見!”

“那你要指導他們嗎?”

沈長林點頭:“當然…事實上,我在籌備階段就跟他們交代了後期要怎麼處理,分鏡和故事板是完整的…否則,我也做不到一年兩部電影這麼拍下去!”

“這種方式沒問題嗎?”

沈長林擺手:“我拍的是商業片,又不是獨立表達的藝術片,沒問題的!”

于謙插話:“你剛剛說才思枯竭?”

“對呀,包括郭得綱老師,現在也出不了讓人驚豔的作品了!”

于謙嘆了口氣:“這倒是真的!”

老郭早期的相聲《我是黑社會》、《我要奮鬥》之類的,講的底層人的生活。

畢竟喜劇的核心是悲劇。

而老郭就是把自己早年的悲劇經歷編成段子,調侃自己的苦難,博眾人一笑。

但現在的老郭不一樣了,大別墅買了,大汽車坐著,侯門張子長孫給開車,一場演出賣大幾千的票都不算事。

過去讓別的評委百般刁難的小人物,現在也坐在評委席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相聲本就是下里巴人的東西,沒有那麼多陽春白雪,老郭已經脫離了自己創作的階層,怎麼能指望他再去創作出貼合觀眾生活的東西呢?

創作這種東西真的要與時俱進的!

但是一個人的創作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流行的東西變化很快…

所以說,人是幹不過時間的。

年輕的時候,看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句話,是當笑話的,是當熱鬧的…

到了歲數,再看這句話,那是無盡的悲涼啊!

有感而發…

……

六點鐘左右,於大爺讓人上菜,於是三人開吃…

都知道沈長林滴酒不沾,於大爺也沒勸他,跟吳景喝了起來,沈長林問了下《戰狼2》的情況,得知已經拍完了…

“鈉扎表現怎麼樣?”

“很棒!”

吳景點頭稱讚:“就帶一個助理,不擺架子…”

“片酬還低?”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