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市場角度來講,電影市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瘋狂動物城》拿下接近16億票房,《蝙蝠俠大戰超人》也有超過6億的票房…

但就是國產電影好像不怎麼給力了。

去年三月,《伸冤人》強勢拿下12.4億票房,今年三月,挺尷尬的,《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將風起雲湧的資本暗箱運作推至臺前,最終被行業曝光,聲譽漸損後,影片票房遭遇大幅度縮水,失去了作為電影本身的市場競爭力…

失去競爭力也就算了,關鍵行業公信力大幅度下降。

《提著心吊著膽》…

救市失敗。

小眾題材終究是小眾題材,商業性不夠就是不夠…

口碑兩極化,首週末2.7億以後,工作日暴跌到單日3000萬。

不出意外,這片子最多4億票房…

不過四月有《惡人傳》上映,估摸著能扳回一城…

《惡人傳》、《嫌疑人x的獻身》主打四月檔,4月1號和4月25號上映。

這種情況其實很正常——原時空,2016年被稱為影視行業拐點。

《爵跡》《夏有喬木雅望天堂》《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等影片票房的表現平平,更預示著稱霸市場多年的粉絲電影、青春電影,包括“流量明星+大ip”公式的失效,內容為王時代漸趨形成。

從長遠來看這是好事!

觀眾觀影素質在提升…

(《人生大事》真不錯!)

沈長林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他也沒空寫小作文感慨啥的,電視劇拍攝確實很耗神…

以前就聽說過,為了節約成本會經常趕戲,一拍就有好幾個月,全組住賓館,熬大夜是家常便飯…

到了自己做戲,真的是這樣!

三個月,每天的工作量都很驚人的,完不成,就要加班加點…

另外,電視劇拍攝跟電影不太一樣,電影專案週期長,準備時間充分,預算充足,人員齊備,所以理論上電影導演是一個可以混日子的崗位。

你自己看嘛,寫、修改劇本有編劇,畫分鏡頭有分鏡師,指導演員、把控現場有執行導演,搭建場景有美術師,拍攝有攝影指導…

大家都很專業,所以在拍攝時導演甚至可以不在現場。

因為有詳細的分鏡頭指令碼,就可以直接照著拍。

而電視劇不行,分鏡頭指令碼要麼沒有,要麼準備得很倉促、不詳細,工作人員也沒那麼多,導演需要現場指揮怎麼拍,沒有導演在場還真不行!

所以,幹行活的也很重要啊。

演員演技之類的,拍電視劇反更偏套路…

所以,電視劇反而需要科班出身的演員,他們經過大量的訓練的,對於某個情緒的表達,有一套現成的體系,可以迅速進入觀眾可以接受的表演程度。

如果沒有經過科班訓練,很難達到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