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偶像的決絕(2/4)(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沈長林真正想說的是:電影屬於文化,也跟政治、經濟實力息息相關,目前來講,關於電影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裡,想成為電影老大?
可以,先成為世界老大!
當一個國家強大到世界第一,這個國家就成了世界推崇的價值觀、審美、藝術潮流等各個方面的標杆。
這個國家的電影肯定能走遍全球。
所有的文化崇拜,本質都是強權崇拜。
塞繆爾·亨廷頓寫了厚厚一本《文明的衝突》,簡單說,就是這麼一句話:美國有航母,價值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文明的衝突》剖析了西方文明:西方人眼中普世主義,對非西方來說就是帝國主義!
沈長林接著道:“我是這麼覺得的,中國電影最大的問是大部分從業者包括投資者對拍電影都沒什麼榮譽感,只是當作賺錢的工具而已…”
“演員的高薪酬也使得其他從業人員的薪酬變低,缺少積極性,更難受的是,現在的大部分演員已經沒有融入角色的基本敬業精神了!”
“粉絲電影也好,明星匯聚的超級大爛片也罷,都是不敬業的表現,覺得賺錢嘛,無所謂…”
“演員沒把自己當回事,不尊重自己的職業,沒有榮譽感,也不尊重觀眾…這個事其實挺嚴重的。”
“任何一個職業都要有職業操守,有基本的職業規範,這兩年,熱錢湧來,第一個問題是推高了演員的成本,第二個問題,大量粗製濫造的內容開始快速的上,好像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做電影,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遊戲,所有都能改編成電影。
但是電影產業跟其它行業不一樣,好的導演,好的編劇,好的藝人產生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好的內容開發週期都很長的!”
“我舉個例子,《大聖歸來》從開發到上映,用了7年;《鬼吹燈》專案從確定立項到上映,第一部用了三年,但尋找合適的導演用了兩年,陸洋導演拍完《繡春刀2、3》之後,才讓他接手的;
《流浪地球》也差不多…《流浪地球》這個專案,我確定郭凡做導演,先讓他拍了《魔盜團2》練手,然後再把《流浪地球》交給他…”
“一個成熟的導演,是需要時間的!”
“主創人員嚴重不足,加上資本的快速推動,帶來什麼?很快的,我們這個行業就會出現內容的滑坡!
我看了今年暑期檔的片單,個人覺得今年應該就是拐點了,很快在這個市場沒有高速增長以後,資本就回歸理性了,這個時候資本就去了其他新興行業…”
“到那個時候,市場就會迴歸理性了…”
……
沈長林的拐點論…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
至少現在沒有…
按照普遍看法,儘管今年四五月份全國電影市場有些低迷,但六月《魔獸》一公映,瞬間就把整個市場燒到了灼熱狀態——截至6月12日16:30,影片票房順利突破10億大關。
市場很火熱嘛,完全看不到陰霾。
拐點?
拐你妹啊!
市場一片大好,片單一個接一個的公佈,媒體釋出會、記者招待會,一堆s+的作品…
旺達之夜布了 30部多型別大片霸氣亮相;
華宜也搞了個h計劃;
博納則有24部電影企劃;
反正怎麼浮誇怎麼來!
人人鄙視賈悅亭,人人都做賈悅亭——畫大餅,ppt演講。
最近幾年的上海電影節基本都是各大電影公司釋出新一年片單計劃的時候。
天下娛樂也順應潮流整了個片單釋出會——大家都做了,你不做,你想幹什麼?
片單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做給二級市場看的,算是實力公司秀肌肉的方式。
沈長林沒有參與其中,參加了一場論壇,裝完逼了,直接閃人。
拒絕了一堆邀請…
嗯,他去美國了——《伸冤人2》即將上映。